案例:今天我当家

  通过参与式的讨论,我们在思想上都对这句话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从以上的活动实例中,我们看到了自己在成长,但要真正地做到把握好时机,及时地转换好角色,仍需不断努力,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专业素养。活动后,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在自然角里种了葱和蒜,还撒下了一些白菜、青菜的种子,自然角的变化成了孩子们每天最关注的话题……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至今,我们通过各种形式认真、深入地学习领会《纲要》的精神,在贯彻《纲要》的实践过程中,有我们成长的足迹,现就一次和孩子们到菜市场买菜的实践活动,与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

  今天,小朋友每人从家里带来了1—2元毛票,我们将带着孩子们到菜市场去买菜,让他们自己当一次家。在去菜市场的途中,孩子们不停地商量着自己的计划:

  “我要买一鸡,把它炒着吃!”

  “我要买一条鱼、放点酱油,放点盐煎着吃。”

  “我要买一斤肉,做成肉丸子,煮汤喝!”

  “我要买西红柿,点糖就能吃”……

  反思: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时地参与孩子们的谈话,跟孩子们说说自己想买的菜,对孩子们的“宏伟计划”不予任何评价,是孩子们的好听众、好伙伴。

  到了市场,孩子们自由地进入市场开始挑选自己的“目标”,买肉的阿姨切下二两肉,收下了孩子手里仅有的几毛钱,想要买鸡、买鱼的小朋友自然是遭到了婉拒,他们看到有的小朋友买到了蔬菜,也就有了新的计划:两毛钱买了一个西红柿,三毛钱买了个黄瓜,五毛钱买了块豆腐……

  反思: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在活动中尝试进行等价交换,体验了买卖的过程,感受成人的生活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多多拎着两个袋子跑了过来。

  多多:老师!你看,我买的菜!(声音里透着兴奋)

  老师:你买了什么菜呀?

  多多:西红柿,还有……蒜!

  珊珊:这是葱!不是蒜!(多多不太相信地看看珊珊,又用一种询问的眼光看着老师)

  老师:去问问卖菜的阿姨吧,看看这到底是什么菜(多多立刻转身跑去,一会儿就跑了回来,脸上带着高兴的笑容,大声地说)

  多多:老师,这是葱!

  老师:哦!原来是葱呀!(老师出同样用欣喜的语调来回应孩子,此时,我注意到珊珊脸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反思:在这段对话中,教师注意把握住多多把“葱”当成“蒜”这么一个偶发事件,及时介入,积极的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并以适当的方式回应孩子,形成探索式的师动互动,应该说把握得还是较好的。但假如教师再抛出一个问题:“这是葱,哪蒜是什么样的呢?”一定会激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引领孩子去了解葱和蒜的区别,引发更多的讨论,将更有利于挖掘隐含的教育价值。

  在回幼儿园的途中,孩子们又议论开了:

  “我买了西红柿,你买了什么?”

  “我买了猪肝,还有黄瓜”

  “我买了豆腐,豆腐煮汤很有营养”

  “吃猪肝,眼睛亮”孩子们都很满意自己收获的“成果”。

  反思:此时,我们感受到孩子们所获得的喜悦和成就感的体验。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也可捕捉许多信息,孩子们在分享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渠道。

  几乎每个孩子身上的钱都花光了,这时,教师发现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手里还有几毛钱,因为刚才孩子们都是要把钱花光才肯离开菜市,所以当发现这两个孩子还剩有钱,教师感到有些好奇,就问:

  “哎!你们怎么还有钱呀?”(强调稍高,孩子有些摸不着老师的意思,自己剩钱是好事还坏事?)

  女孩耷拉下眼睛,不回答。男孩神气地看了教师一眼,把头一抬:

  “我留着,明天再来买!”他的话音一落,其他的孩子着急了:

  “哎呀!我的钱用完了,明天怎么办?”

  “对呀!明天怎么办呢?”

  “刚才不买这么多就好了!”

  “没关系,明天再问爸爸妈妈要就行了!”

  “对呀!我家里还有!”

  “妈妈不会给了!”

  “过年的时候,我还把钱放进猪肚子里呢?”……

  教师蹲下来,轻声再次问刚才的女孩:

  “你买到了菜,又还剩有钱,真能干。能告诉我,你刚才为什么没把钱全都用来买菜吗?”

  “妈妈说不能乱花钱,要节约!”教师摸摸孩子的头,对她赞许地微笑并说:“你真懂事!”女孩笑了!

  反思:教师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由于孩子个性的不同,同样的一句话孩子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反应。女孩的反应提醒我们: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语气,不要让孩子感到有压力,这样才能让孩子向我们敞开心扉,让我们有机会倾听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才有可能去解读他们的行为。同时,孩子们的讨论又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不同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理财观念的影响,这也可成为又一个生成的活动。

  回到教室后,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把买到的菜进行分类处理,还煮了一大锅汤(由于经费有限,孩子们买的大部分是蔬菜)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那天的中餐,食欲特别好,饭吃得特快,汤也喝得特多……

  反思:本次活动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对常见蔬菜的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保持了浓厚的持续探究的愿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我们在家园联系栏中建议家长双休日与孩子一起去买菜、做饭,很多家长积极响应,使活动得到了很好的延续。许多家长还记录了活动中与孩子的对话,收集了许多菜谱,增进了亲子间的关系。

  《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层者。通过参与式的讨论,我们在思想上都对这句话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从以上的活动实例中,我们看到了自己在成长,但要真正地做到把握好时机,及时地转换好角色,仍需不断努力,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专业素养。活动后,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在自然角里种了葱和蒜,还撒下了一些白菜、青菜的种子,自然角的变化成了孩子们每天最关注的话题……

(0)

相关推荐

  •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贴画"风波"

    [案例产生的背景] 瑞吉欧教育体系认为,教师是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者,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和协作者,儿童行为的记录者和研究者.这些角色集中体现在一点上,那就是教师要机智而灵活地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纲要 ...

  • 案例分析帮助我成长

    导读:教师之间通过相互学习比较与分析,不仅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还有利于攻克难关.教师之间最具可比性和仿效性,通过"实践-评价-反思-再实践"的教研活动,从模仿到内化,教师之间的 ...

  • 培养孩子情商的5种引导案例

    关于培养孩子情商篇,考虑到有些粑粑麻麻可能需要更具体些的操作方法.本文里面列举了适用几种情况下,家长的应对策略,和正反小例子,分享给大家,希望有一定的帮助. 孩子小的时候,感知到的事情远比他能理解.能 ...

  • 案例:奶奶,让我自己和老师打招呼

    对慧慧能主动打招呼进行表扬,并鼓励她继续保持. 行为实录: (案例背景) 每天早晨来园时,黄敏慧总和奶奶两人并排的走进教室,然后就会听到奶奶在那里大声地喊着:"陆老师,陈老师,慧慧来了.&q ...

  • 案例:读徐老师的妙计有感

    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我们应该明白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活动设计中以孩子为主体,以孩子的兴趣为依据,设计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以人为本"的尊重每一个孩子学习的权 ...

  • 案例: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自信

    因此,我们要以孩子的眼光来发现作品中蕴涵的美妙,这样孩子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他们对自己的自信,从而促进其更健康地成长. 案例背景: <纲要>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 ...

  • 案例分析--关于幼儿的环境适应与环境安全感

    人们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根据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的,这是心理学实验成果,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普遍规律.当然,就人的个别差异而言,这种适应性的表现形式是有较大差异的. 相对于幼儿来说从经验少.抗挫折能力小等年 ...

  • 案例:他为什么总是欺负人

    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问题出现,问题持续的长度和强度,就要看运用的方法是否合适.需要仔细观察孩子行为,找准问题的切入口,和家庭同步开展教育,以说理为主,用积极的鼓励帮助孩子慢慢改正错误.问题不可怕,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