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走出孩子反抗期的误区

  许多爸爸妈妈都感觉到孩子在1岁多以后,开始不太听话,有的爱发脾气,有的倔强,不知如何应对。那么,贾老师的小孙女在生活中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作为一位早教专家,她道出了许多年轻父母因不了解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而出现的教育指导上的“误区”。

  误区一:说话不注意小节

  孩子会说话以后,成人一些无意识的话语或开玩笑,可能对孩子形成误导。

  西西(贾老师的孙女)2岁时的一个周末,跟爸爸一起回自己家,西西想要吃糖,就说:“爸爸我想要一块糖。”爸爸担心吃糖太多不利孩子的牙齿健康,就说:“没有了。”西西不死心,说:“我估计还有。”按理说,2岁孩子能说出像“估计”这样的词语,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意愿,但西西爸爸却未意识到自己是在与一个正处于语言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孩子讲话,说了一句:“你估计个屎!”这一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孩子的脑海里。直到现在孩子快3岁了,当别人说到“估计”这个词,她还不能接受。前两天妈妈、姥爷和姥姥要带西西去游乐场玩,过去了几辆公交车,人都很多,妈妈说:“我估计一会儿就能再来一辆。”西西听了,说:“你估计个屎。”可见,虽然时间过了快一年了,爸爸一句不经意的话仍然在孩子脑海里留着深刻的印记,每到别人说起“估计”,西西就要带出“估计个屎”,后来姥姥和她商量,一致认为那样说太难听,大家用“觉得”、“认为”来取代“估计”了。所以,家庭成员在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正确礼貌的用语,不然孩子马上就学上口了,成人自己还未意识到孩子从哪里学来的,怎么变成这样了。

  误区二:限制孩子的探索

  反抗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了解这个道理,就不会认为孩子是淘气、调皮。1。5-3岁是孩子独立意识十分强烈的一个阶段,家长要明白这一点,不应过多强调要孩子听话。孩子不听话时,有的家长就用暴力恐吓,把孩子的自我意识强行压制回去了,这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

  以玩玩具为例,我国由于多年来经济不发达,一个玩具常常是老大玩了老二玩,老二玩了老三再接着玩,对玩具十分爱惜,不能破坏。在美国,一次教育专家讲座中谈到玩具时,指出他们的父母如果看到孩子对买回家的玩具小汽车如果三天还不动手拆拆装装,就会着急了,认为孩子不懂得探索。西西在家也喜欢拆自己的玩具。刚开始,遭到爸爸妈妈的反对,觉得孩子把好好的一辆警车的警灯给扭坏了。后来,在大人耐心询问下,西西说:“我想看看它为什么一打开就转,就亮。”姥爷给孩子解释了,这是因为警车下面有电池,电线把电传到了警灯上,一打开开关,警灯就亮了。从那以后,大家理解了西西的想法。当然,成人也不鼓励孩子无谓地破坏玩具,而是了解孩子对新事物有探索的愿望时,在大人的协助下,拆装玩具。这样即避免了对物品的损坏,同时又照顾了孩子好奇、探索的自我意识。孩子愉快,家里人也放心。

  误区三:称孩子“说瞎话”

  孩子到了2、3岁时,当自己的意愿与父母的要求不一致时,会说一些与事实不相符的话,这时成人会以为孩子是说瞎话。其实,这是孩子主观意愿的一种表达,不是存心说瞎话。在“非典”时期,回到家以后,人人都要洗手,换家居服。2岁多的西西也严格遵守这些卫生纪律,还时时提醒大人要这样做。也许因为天天这样都做,时间长了,孩子也有想违规的时候。有一天,妈妈领西西进了姥姥家的门后,西西说:“姥姥你看,我在外面玩儿的时候,哪儿都没摸。”妈妈一听急了,觉得孩子整个儿在说瞎话,就质问西西:“你再说哪儿都没摸!”西西也不示弱,说:“就是哪儿都没摸!”一看母女俩要起争执,姥姥接过话茬,让西西好好想一想。西西想了想说:“我是有一天哪儿都没摸,那是昨天和姥姥在外面散步,天下雨了,我和门口的贾奶奶问了好,就回来了。我这次和妈妈出去呀,天没下雨……我还是去洗手去吧,跟妈妈出去我摸外面的滑梯了,我记错了。”在经过了一翻回忆之后,西西修正了自己的论断,主动去洗手了。

  可见,孩子在回忆表达时,会有记忆错位或以主观愿望代替事实的现象。父母不要一下断定孩子说瞎话,可以让孩子再想一想,或提供一些回忆线索,这样孩子就能逐渐辨明真相,避免和父母起争执。同时,这样也有利于保护孩子用语言表达的愿望。

  误区四:单调重复的识字、识数

  当孩子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的能力后,许多爸爸妈妈都热衷于教孩子识字或识数。然而,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是天生的好老师,有的爸爸妈妈也许采用的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孩子不太感兴趣,就认为孩子是不是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话。其实,孩子更重要的是在玩中学,在主动意愿下学习。

  西西在家也受到识字的早期启蒙,家里的阿姨为了吸引西西识字的兴趣,告诉她:“把这些字念出来,就给你苹果吃。”西西认了不一会儿,就烦了,可阿姨却不想放弃,依然用食物为奖励。西西这时就不吃这一套了,哭起来。姥姥一问之下,知道西西是想玩一会儿汽车。于是让西西和阿姨商量,先玩儿一下汽车,再看识字卡片。经过重新安排,孩子学习的兴趣比以前提高了,哭闹也少了。因此,热衷于让孩子学习的父母应该注意方式和方法,发挥孩子的主动意愿,灵活安排孩子的学习、游戏,以达到良好效果。

  误区五:强调孩子的弱点

  孩子在2岁时会说话了,欢欣鼓舞的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礼貌大方,对人热情。但孩子有时偏不给面子,就是不愿意跟人打招呼。这时,成人会说:“这孩子怎么不爱叫人。”而且可能反复在孩子面前指出他这样那样的弱点。

  西西有一段时间,也是出门后,不理睬人,不喜欢和人打招呼。家里人都有些急了,这可怎么办呢?姥姥看了,先给西西讲了一个《小帽与小狗》的礼貌待人故事,鼓励西西学习故事中讲礼貌的小花猫。然后和家里人打好招呼,不要总提西西“见人不叫”,“没礼貌”的事,减小孩子的心理压力。这样,西西渐渐地由原来因害怕叫人拒绝出门玩耍,变为主动要求出门,见到楼里熟悉的奶奶也主动打招呼了。

  因此,在孩子出现一些弱点时,家长不要因为着急而反复念叨,强化孩子的弱点。那样,只能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形成较大心理压力。可以淡化处理,孩子慢慢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孩子从1岁半到3岁期间,由于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对成人的建议和指令会有不听从,固执或不听吩咐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反抗期”。作为成人,要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在面对孩子出现的一些“反抗”行为时,注意以平常心对待,不大惊小怪,不过多限制孩子,适当提合理要求,孩子的自我见解会逐渐萌芽,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0)

相关推荐

  • 走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误区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个由来以久的"老"话题,我们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都在从不同的理解角度重视环境创设,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当然,也有不少的困惑,存在一些 ...

  • 家长如何走出幼升小教育误区

    近日,幼教的内容引起了不少幼儿教师.小学老师及家长的关注.在大家关注幼儿教育的诸多问题中,"幼升小"的孩子该如何培养,成为一个焦点问题. 家长困惑:为何努力却没有成效 大多数幼儿园 ...

  • 孕育要走出两大误区

    一对夫妻多年未生育,所有人都把责任归咎为女方,她四处求医,喝了10多年苦涩难闻的中药--最后,夫妻两人来到北京天伦不孕不育医院求医,医生惊讶地发现,男方因精索静脉曲张症及睾丸发育不良等问题导致弱精症, ...

  • 走出整合课程主题教学的误区

    接触整合课程主题教学已经有两年多,在没有学习<幼儿园主题式课程设计策略>的文章之前,一直以来我们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是整合课程主题的分科教学,固定星期一上音乐,星期二上语言.而且一段时间是进区 ...

  • 对策帮孩子走出厌学困境

    现在经常听到很多关于孩子们不快乐.厌学的消息,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缺乏缓释的空间.时间.我们的教育制度没有设置缓冲的机制.有一首被改编了的歌曲最能表达孩子对学习的厌恶之情(括号内为原歌词):"太 ...

  • 孩子"第一反抗期"的应对策略

    孩子都上小学了,但是仍旧调皮.不听话.不爱学习.你说东,他偏向西.这根源追问起来其实是因为第一反抗期没有很好的把握.既然这样,那大家一起跟着我的思路认真往下看-- 第一反抗期是针对2-4周岁的幼儿.回 ...

  • 孩子第一反抗期你知道吗?

    过了周岁,很多父母隐隐感觉到:孩子不太好带了. 的确,随着孩子运动能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扩大,他的好奇心和新需要越发强烈,依个人偏爱而喜恶的事情也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抗拒行为的逐渐凸现.其实,这是 ...

  • 如何应对孩子的"反抗期"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反抗期",每位家长都要面对这样的时刻.看到这个话题深有感触,就把之前的两篇日记找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2008年3月4日晴 这是很早以前的一件小事.现在回 ...

  • 读懂孩子,走出家庭教育五大误区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家庭教育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方面.5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召开"读懂孩子,走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