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中快乐欣赏
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幼儿园 姜越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欣赏可以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具有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音乐是快乐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而快乐欣赏是让学生“快乐参与”过程,通过探索多种音乐表现形式,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表现意识,让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多种方式表达出来。但在很多的音乐课中,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留在小朋友心中是一片茫然,有的学生常提不起精神;有的学生常常会心不在焉,独自发呆;他们的学习变的简单没有延伸它的内涵。怎样引导幼儿对音乐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整体把握,去快乐地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难题!若想要让幼儿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用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教育理念下的音乐课,统筹安排欣赏曲的教学方法,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在学龄前阶段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有效地利用“激情”状态,帮助学生解放身心,释放激情。
⑴目标1:自信的演唱。
新课程要求面向全体幼儿,体现公平。而幼儿的个别发长是不均衡的,有的幼儿热情大方的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有的幼儿象我班的柏莹润则内向,胆小,不善于表现自己。中央电视台“非常6+1”里的一幕:一位内向的选手用了一天的时间用不同的声调、胆量、姿态和声音说一句话:“你吃饱了没有?”说出了上百种不同风格韵调的语气。一开始那位选手也象柏莹润一样害羞,没有自信。但通过六天的训练后,他解放了身体和心灵,释放出的激情似火,在台上表现得信心十足,和六天前的他真是判若两人。这启发了我借鉴此方法激发胆小幼儿的自信。要想让内向、胆小的柏莹润能真正表现自我,自信的歌唱则必须先解除掉许多人性的束缚。诸如:恐惧、畏缩、自我疑虑等等。我们应该发展儿童个人的特点、强点和闪光点,教育就是帮助儿童发现和开发自身具有特殊潜能,以“实现自我”。有一次放学后,我和她在教室里等待她家长的时候我把她抱到我身边,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对她进行一次个别辅导。我请她站在钢琴前对着教室喊:“我真棒!”、“我能行!”、“我一定唱得好!”一开始她红着脸不好意思地喊得很轻,我坚定地告诉她:“柏莹润,你一定行!姜老师相信你!”“我能行!”小家伙自信起来了,我激动地“逼道”:“告诉你自己,告诉别人,告诉全世界,你是最棒的!用尽你全身的力气喊!!!”她放开了嗓门,喊了十几遍,但还未能完全释放自我。我继续引导:“让自己全身都跳动起来,高兴起来,连你的脚趾头都在帮你喊!”最后,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双手也不由自主地放在嘴巴两旁,歇丝底里地喊道:“我一定能唱好!”这一声喊,震动了全世界,久久回荡在教室里。这时,兴奋便有如火把能把捆绑住自我面貌的层层束缚挣脱掉,使真正的自我释放出来。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自身的内在潜力,终于有了质的变化。美国现代情绪心理学家杨(Young)认为:“当人被周围情境激动到他的大脑控制减弱或失去的地步……那么,这人就有了情绪。”,
激情是一种猛烈而短暂的情感状态。由于儿童情感控制能力比较弱,又易于兴奋,激动,激情很容易就发生。人在音乐活动中处于音乐激情状态时,往往会改变原来的面貌和行为规范,做出使人难以预料的举动。此案例就是通过“喊叫”让幼儿来解放身体,释放自我。当幼儿产生“激情”时,我们应及时捕捉到幼儿的兴奋点,激发幼儿的表演欲,使学生有激情地演唱。并调动一切器官为表演服务,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一个积极主动的自我,感受到成功和喜悦。
⑵目标2:给捣乱的幼儿找个理由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幼儿还要学会欣赏幼儿,特别是对那些纪律松散的幼儿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一次上《秋叶》它以舒展的节奏、流畅的旋律,诉说了秋天到了小树叶落下来的情景,根据歌曲中的小树叶落下来,一起用肢体左右摆动手臂表演,当到最后一句“落下来“时小朋友都静静地趴在地板上,“嘭——嘭嘭”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传入了大家的耳膜。“怎么回事?”我皱眉问道。“老师,龚信哲他踢我!”有学生喊道。(龚信哲是我们班里最顽皮的幼儿,习惯较差,还喜欢搞破坏。)我向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只见龚信哲站在地板上,用脚踢着落下的“树叶”。我看了有些恼,想过去马上制止他,并批评他。这时我有又想起了幼儿心理特点,他其实是想以一些捣乱的行为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也许我可以试着为也许我可以试着为龚信哲的“捣乱”行为找个理由,我灵机一动,“龚信哲你是看这些小树叶落在了地上你想把他们扫掉是吗?”他愣愣地望着我,没想到我没有去批评他,“那姜老师给你找个扫帚你来当清洁工,把“树叶”扫到一边去好吗?”他兴奋的看着我说“好,好的,老师我要把他们扫的干干净净的”.当音乐再次响起的时候,小朋友们伴随着扫帚的方向在地上爬着、滚着、开心的唱着游戏着。让每个幼儿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二.让每位幼儿快乐参与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是快乐的、或是优美的、或是慷慨激昂的……等等),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学龄前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好听的歌曲,如《小燕子》《秋叶》《网小鱼》等。在教学欣赏曲《网小鱼》时,我想到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小鱼”体验“小鱼游”的美,能充分感受小鱼在池塘里自由游来游去的样子,用眼睛抓住鱼尾儿的美丽摆动,学会聆听大自然的音乐。我在教室里提前布置了以“鱼池”为主题的场景,让学生走进池塘感受氛围,参与讨论小鱼游泳的种种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听优美的歌声《网小鱼》去发掘池塘里的美,还可以自己编鱼儿觅食物的动作。经过前面的体验,幼儿很自然的进入角色,歌曲唱的异常动听感人,这是他们自己找到的鱼儿的感觉。最后,我们开了以“鱼儿乐园”为主题的音乐会,我认为这是对欣赏歌曲最好的理解。
三.歌随舞动
音乐和舞蹈是擅长抒情的艺术,舞蹈在创作表演过程中总是离不开音乐的。舞蹈通过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情绪、旋律等,它具有可视性,能更直观地被人感知,能更形象地解释音乐,使人更容易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从而达到欣赏、感知音乐的目的。动是幼儿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乐曲后,给幼儿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来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感,使幼儿能够自觉主动地走进音乐,喜爱音乐。
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说得好:“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使能创造出完满的音乐效果。”我想,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发展每个幼儿的优势和潜能,为所有幼儿的发展提供最佳条件,使每个幼儿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的最佳发展才是教育的最佳目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