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满足宝宝的情感需要

  导读:父母尽力满足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需要、随时随地都能感觉到父母的爱、永远快快乐乐的孩子,会认定,快乐是一种正常的状态。

  经常听到一两岁孩子的妈妈们抱怨:“我这个孩子特别粘人!真烦死了!”综合起来,“粘人”的“症状”不外乎以下几种:

  1.只要妈妈在,就不跟别人,缠着妈妈。

  2.经常希望妈妈抱。

  3.不愿意自己玩儿或者做任何事情,总是要妈妈陪着。

  不少妈妈问,孩子这个“坏毛病”该怎样才能改掉?她们特别急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恨不得孩子一下子“学会”自己单独做事情,不要总牵扯大人的精力。

  在着手改变宝宝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一看,孩子为什么“粘人”

  “粘人”的行为一般出现在1岁之后,其实,这不是什么坏事情,而是孩子心智成熟的一种表现,说明孩子在判断力和选择能力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成长,他能够判断——

  *自己单独玩儿、吃饭、做事情

  *跟妈妈一起玩儿、吃饭、做事情

  哪一样给他更大的快乐:当然是跟妈妈在一起!

  他也能够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我要那种给我更大快乐的情景——跟妈妈在一起!

  一岁左右孩子的妈妈,大多数已经重返职场,每天起码有8个小时不在家。这些妈妈的孩子,比全职妈妈的孩子,表现得更加“粘人”一些。妈妈一回家,就被孩子“独占”了,吃喝拉撒睡,都要妈妈陪。妈妈想休息一下、看会儿书、做点儿自己的事情,非常困难。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妈妈难免会觉得不耐烦,希望保姆或其他看护人把孩子的注意力分散走,或者干脆送全托。

  但是,妈妈们要意识到,孩子这样做,不是成心跟你过不去,而是在很清楚地向你发出信号:“妈妈,我需要更多跟你在一起的时间!”他是在利用这个机会,弥补白天不能和妈妈在一起的缺憾。他是在向妈妈表示爱,也是在要求妈妈对自己证实她的母爱。这种对母爱的需求,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妈妈一定要竭尽全力满足孩子的这部分情感需要,否则会给孩子的终身幸福留下不可弥补的缺陷和阴影。

  建立幸福感的重要性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依次建立两个幸福感:“首要幸福感”(primaryhappiness)和“次要幸福感”(secondaryhappiness)。

  首要幸福感,指的是孩子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完全确证,是明确地、毫无疑问地坚信,父母永远无条件地爱自己。这个幸福感的完全建立,是在3岁左右。3岁之前,孩子需要父母经常地向自己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爱。首要幸福感一旦确立,终生不会动摇,孩子也不再需要父母时刻在自己身边才能够感觉到爱,他开始走向独立。

  次要幸福感,指的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取的快乐:搭积木、过家家、拉小提琴、玩儿篮球等等。

  首要幸福感牢固的孩子或成人,内心的快乐不会受到日常生活高低起伏的左右。遇到波折、挫败时,不会丧失自信心,不会一蹶不振。

  首要幸福感不牢固的孩子或成人,次要幸福感也很难健全。他们内心的快乐,过度依赖于外在的“成就”:是否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食品、考试成绩是否好、老师是不是喜欢我、老板是不是欣赏我、这次提拔有没有我、比赛是否能得大奖等等。如果顺利,就特别高兴;如果不顺,就感到受挫折。这样的人,精神不独立,对人、物、事的依赖性特别强。

  父母尽力满足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需要、随时随地都能感觉到父母的爱、永远快快乐乐的孩子,会认定,快乐是一种正常的状态。

  忽略孩子的需要、躲避孩子对自己的需求、经常呵斥甚至打骂孩子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不会认为父母的教养手段有何不妥,反而会坚信,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经常感到自己是个坏孩子、得不到父母(自己最爱的人)的注意力、经常感到伤心、绝望、愤怒,是一种正常的状态。

  如果父母在孩子“粘人”的阶段,不愿意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不耐烦甚至推走,过一阵子,孩子有可能不再表现得那么“粘”,有些家长会窃喜:这孩子变“好”了!殊不知,这是问题深化的表现,是一件坏事情。

  孩子在需求长期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会停止用以前的手段来试图得到满足。但是他的需求仍然存在,他会转而用别的手段来满足自己,最明显的,就是对物品的依赖。那些因为不能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大发雷霆的孩子、那些死死地把住自己的玩具不愿意和别人有一丝丝分享的孩子、那些特别“难缠”特别容易发脾气的孩子、那些经常做危险事情的孩子……

  孩子的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一个感情的黑洞。他从小就认定,“爱”是痛苦的、是渴求得不到满足的那种感觉,对其将来的爱情生活影响巨大。

  因此,聪明的父母,不会对孩子的“粘人”感到不耐烦,不会首先想到这样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妨碍,而是平静地分析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检讨一下自己最近以来是不是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够质量,进而努力满足孩子的需求。

  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多陪陪孩子。一旦孩子得到了满足,就会自然“放松”父母,渐渐学会自己单独做事。

  你在孩子幼小时期所额外花费的心血,是一种回报率极高的“投资”,它不仅会硕果累累,更会在今后省却你无数的时间、精力、伤心甚至钱财。

  夸夸其谈理论之后,尚需结合实际讲讲自己的体会:

  我的儿子Sam母乳喂养到2岁,虽然有人说母乳喂养的弊端在于牵制了母亲,但是在我看来,这是天经地义而又必不可少的。由于他的全部喂养基本由我来承担,在这期间,我充分了解他的秉性脾气、了解怎样才能满足他的一切需要、对他的需求十分敏感,并且根据他给我发出来的信号,尽力满足他的成长需求。他也因此对我建立了至高无上的信任感、依赖感和爱。

  因为我一直和Sam在一起,他的分离焦虑阶段度过的十分顺利,从来都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分离焦虑。1岁到2岁的有一段时间,他表现的特别需要我的注意力,无论做什么都要我看见。我知道他这是因为什么,所以很愉快地接受他的需求并且注意时刻满足他。他成长中的一切细节,都在我的观察之中。他知道,妈妈陪着他长大。

  在他将近2岁时,他自己主动断了奶,主动要求搬出我们的大床,自己睡一间屋子,并且开始能够自己玩儿一段时间,不需要大人的陪伴了。我将这一切归功于他内心安全感的充分建立,他的依赖感被充分满足,因此才能够自然地走向独立。

  Sam的首要幸福感已经比较稳定,他一直都很大方,很懂事,关心别人,乐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除了在很困、很累的情况下,他极少因为不能马上得到一样东西而发过脾气。经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孩子真乖、真独立、真好带,不像别人的孩子,被惯坏了,总是闹。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Sam才是真正被“宠”出来的孩子呢。那些“闹”的孩子,恰恰是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注意力和爱,才用“闹”来唤醒大人的注意。

  前一阵子,因为稿约比较多,我白天陪Sam的时间少了。丈夫因为要组织一个大型会议,半夜才回家。晚上我一个人带Sam睡觉,他无论多困,从要求上床到真正入睡,往往“折腾”一个半小时,搂着我唱歌、说话、咯咯笑。我知道他是在弥补和我在一起的时间,所以耐心地陪他,而不是急着回到电脑前接着写稿子。陪伴他从两方面讲是幸福的:被需要的幸福,以及满足他的需求的幸福。他的身上总是那么温热,那么柔软,那么香。

  有时早晨醒来,Sam会搂着我,肉嘟嘟的小脸贴着我的腮帮子,亲热亲热,还喃喃自语:“妈妈爱Sam……”

  幸福啊!幸福!心里痒酥酥的……

(0)

相关推荐

  • 尊重宝宝的情感是培养才艺的前提

    当才艺培养已经超出孩子的承受力或大量占用他们宝贵的游戏时间,并最终以牺牲孩子的快乐为代价时,才艺已经失去了它起初的价值--让人幸福.快乐. 一位华裔母亲的育儿故事:我的失败教育 不久前,一位生活在美国 ...

  • 家长如何帮助宝宝做好入园适应工作

    每年的九月是宝宝入园的时间,怎样能够使孩子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是每位家长所担心的事情.其实只要家长配合老师做好入园适应工作,您的孩子是会顺利渡过这一关的. ★向老师详细介绍孩子的生活习惯 家长要主动向 ...

  • 家长如何陪宝宝做游戏

    我的宝宝小名叫壮壮,人如其名.两岁多的他已接近30斤,能吃能喝能睡,白白胖胖,"力大无比",可以在单杠上扶着做引体向上,憨态可掬的样子,真是人见人爱.我在壮壮11个月的时候就利用一 ...

  • 家长不要强求宝宝午睡

    午睡对于许多成人来说,是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于是,许多家长也习惯性地要把这个习惯"传"给孩子.但是,总有那么一部分孩子不愿"领情",这让不少家长费尽了心 ...

  • 家长如何培养宝宝的交友能力

    妈妈曾经将一些小朋友请回家,结果几个孩子又哭又闹,效果不佳."原来交友是一种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妈妈在宝宝2岁开始就可以培养宝宝交朋友的能力了. ★在游戏中教会宝宝与社会沟通的能力 --通 ...

  • 家长多留意宝宝夜间磨牙

    磨牙的危险信号: 1.磨牙会使孩子的面部过度疲劳,吃饭.说话时会引起下颌关节和局部肌肉酸痛,张口时下颌关节还会发出响声,这会使孩子感到不舒服,影响他的情绪. 2.由于牙釉质受到损害,引起牙本质过敏,当 ...

  • 0-1岁宝宝的情感发育

    0-4个月 婴儿用哭声来表达情感.他们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哭法,看护者很快能学会分辨. 发生频率最高的哭声是基本哭声.最为常见的是由饥饿引起的哭闹,另外两种则表示生气和疼痛.看护者和父母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 ...

  • 家长要如何对待宝宝认生期?

    认生是宝宝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在宝宝看到陌生人时,他意识到家人和陌生人是不同的个体,宝宝害怕这个陌生个体给他带来伤害,因此,就以敏感闪躲,甚至大声哭闹的激烈方式来向家人传递自己害怕的情绪,以此得到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