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生理心理知识教育
长期以来的性神秘、性禁忌的传统观念,使大多数父母缺乏必要的性知识和教育方法。对于孩子的性教育只是偶然的一两次对话,蜻蜓点水,一触即过;有的甚至在孩子整个成长历程中从未涉及过这方面的话题。
其实,家庭教育是保障孩子性健康发育的首要环节。家长对孩子提出的性问题进行正确指导和解释,实事求是的给予回答,使孩子解除疑虑,对性意识、性行为有正确的理解,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根据国内外性教育学家的意见,家庭对各年龄段的孩子应进行不同的性教育内容:
新生儿期主要是培养正确的饮食和睡眠习惯,护理孩子的性器官。幼儿时期的性保健和教育十分重要。此时,除了注意性器官的清洁,减少刺激和观察其发育是否正常外,应有必要的克制教育,即委婉地暗示孩子,那样的动作是不雅观、不卫生、不安全的,使他们自动就养成文明、自尊的习惯,幼儿常会提出漫无边际的问题,这是出于好奇。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有关两性问题,并不需要给予详尽的回答,要酌情简略,防止强化幼儿在这方面的兴趣,但任何简略答案,都应力求真实,可以抽象而不可以误导。幼儿的性兴趣并无对异性的特殊指向,因而成人不必有意加以诱导。
学龄儿童期(7~12岁)又称过渡期,其特点是开始步入社会领域,有组织的、系统的学习成为他们基本的活动形式。这时的突出特点是求知欲强、天真直爽,容不得谎言和虚假。这时,性教育包括起码的生理知识的教育、卫生教育和性别平等教育。
青春期(12~18岁),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发现自己的周围伙伴身上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他们就会围绕这些变化以及有关男女性征的特点,提出很多问题,或产生很多疑虑,以至出现不该有的想法和作法。西方某些性教育者把这一年龄段称之为“狂风暴雨期”或“危险期”,这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性教育应寓于整个人生教育之中,不可孤立行事,青春期的性教育比较复杂,可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和表现,做些起码的辅导,如讲月经、遗精是怎么回事,解释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安抚他们的情绪,也可介绍些生理小百科之类的书籍。更系统的青春期教育,则由学校和社会承担。
对孩子的性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生理知识,还应将孩子的品德、情操联系起来。价值观的教育。虽然目前价值观的“多元化”给家庭和学校的性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对于家庭来说,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不应脱离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认可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一般遵循以下的道德伦理精神:
①完善自我的概念,使个人即不受他人的损害,也不去损害他人;应当自尊并尊重他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②性行为不应以他人的牺牲来满足个人的私欲,即反对性的自私和滥用。
③男女在性别上的生理差异决不能成为性别不平等的依据,只有消除性别的歧视,才能充分发挥两性的潜力,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④性并非仅仅指性交,也不仅仅是生育,它包含情感、交往、价值观、文化等一系列丰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