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幼儿分类教学
为了培养幼儿分辨事物的能力,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在幼教工作中必须重视对幼儿的分类教学。
所谓分类教学,也就是根据事的同异、大小,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例如:把图书放在一起;玩具放在一起;天上飞的地上行的放在一起等等,然后启发或指导幼儿去辩识分类。因此本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必须要作以下几点尝试:
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启发幼儿去仔细观察和思考:
分类活动本源于自然情景或基于生活需要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以幼儿生活情境为素材,让幼儿自然地经验类别,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和幼儿讨论如何对积木区的积木按照大小形状进行分类;不同颜色的气球、皮球分类,物体量的差异分类,图书分类、布娃娃、小衣裤分类,苹果的大小分类等第。面对分类的材料,教师应启发幼儿仔细地观察分类对象的名称,分类对象的各种差异。也可以请幼儿说说分类材料中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让幼儿初步懂得可以根据物体的各种差异进行分类。启发鼓励幼儿分得与别人不一样,以此来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鼓励幼儿多操作,并在分类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在刚开始学习分类时,教师可先从一堆物体中拿出一个物体,并要求幼儿以同样的方式从一堆物体拿出一个和老师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在幼儿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之后,教师可逐步增加些难度,如老师把各种不同颜色的气球放在一起,要求幼儿从气球堆中找出相同颜色和大小的气球。并反复和幼儿强调虽然颜色不同、大小不同,但都是气球。这样让幼儿学会排除物体大小、颜色的干扰,正确地进行分类。绝大部分的分类与式样活动中最常用到的教具是“属性积木”属性教具也可用半具体的自制图片取代,例如:由脸部的表情(怒、笑、哭)脸形(胖瘦)发形(长发、短发)三个属性人物的图片。尽量鼓励不同的思考模式或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幼儿的思路能具有流畅性和扩散性。
三、在分类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地促进幼儿间的互动与交流:
当幼儿把材料进行分类之后,教师应组织幼儿进行交流。这也是分类教学的重要环节,幼儿可以从其它伙伴的分类中学到更多的分类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幼儿虚心好学的品质。
交流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让幼儿把自己的分类讲给大家听,或把自己的物品边展示给大家看,边进行介绍,注重讲解自己按什么去进行分类的,是怎样分的;另一种是把每个幼儿分类的结果放在桌子上,组织全体幼儿互相观看最后把看到的情况进行交流,如请幼儿回答看到哪些小朋友哪些地方不一样。这样不仅起到了相互学习的作用,又提高了语言的表达的能力。
在分类教学中,教师除了实施以上三例教学方法外,在教学中还必须注重对幼儿的分类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办法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让幼儿说说他们是怎样确定分类原则和他们是否在游戏中、表现良好。第二种是教师对幼儿的分类进行客观的评估,尽量以表扬为主,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分类教学的兴趣提高他们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