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读生在京境遇尴尬 教育公平只是一个遥远的梦?

  每年9月份开学前,甚至从寒假刚刚结束后,相当多没有北京户口的家长带着孩子在多所学校间奔波、辗转,希望能圆孩子在北京的上学梦。据记者了解,在北京工作户口仍在老家的人员数量是个巨大的数字,让孩子在身边上学、一家团圆是他们中很多人的愿望。

  在北京五棵松附近一家公司工作的李力最怕早晨走在上班路上,那条每天必走的路旁有一所小学,7点半多正值家长们送背着书包的孩子上学的时间,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的情景让他有些怅惘、自责。

  四年前李力调到北京工作,妻子和孩子呆在老家。为了一家团圆,李力从5月份就开始奔波,决定给将读四年级的女儿在北京找一所学校。然而,他一次次失望而归。公司附近心仪的这所小学招生办工作人员告诉他,从2月底开始就有家长在招生网站上登记,已经排了近200人,而学校最多可能接收三四十名借读生,他肯定没希望。附近几所学校跑下来,李力失望地发现,学校答复基本都是借读名额已满,或者没有借读名额,只有一所基础薄弱校表示可以接收。

  “朋友让我转折寻找几个在教育机关或小学教务部门工作的人,只要关系到位,插班借读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我没本事,太不好的学校又不想让孩子上。现在我爱人和孩子又回老家了。”李力无奈地说。

  依据市教委的借读政策,原则上所有的公立学校都应接收借读生。北京市自今年1月1日开始,对公办学校义务教育各类借读生不再收取借读费。学校按照区县规定的办法安排学生,而学校也有一定的自主权。

  据统计,今年新学期,北京市小学和初中迎来18.4万名新生,其中超过三成的新生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京外新生达到6万人。

  不同学校接收借读生的名额差距较大

  记者对北京多家小学招生咨询处进行采访后发现,不同学校在是否接收借读生、具体接收名额方面差距较大。东城区教委在每个学区内划分出一两所学校定点接收外来人员子女,如东四七条小学对于片内借读生原则上无条件接收。朝阳区实验小学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接收了一定名额的借读生。而五一小学、海淀区太平路小学均表示不接收外地来京借读生。

  北京市教委多次出台文件,规定流动人口中随父母来京的孩子有权接受义务教育。可以说,在北京孩子九年义务教育是有保障的,不存在上不了学的问题,但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很多区、市重点小学解决不了外来人员子女的问题,招收借读生的名额寥寥无几。借读生入校存在可以接收的学校少、这有限的几所学校多数属基础薄弱校等问题,难进好校是个不争的事实。

  外地借读生,受关注度不高

  今年是夏叶转入公立小学的第二年,在学校她依然很沉默。去年,夏叶被迫离开了曾经就读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那所学校因为办学条件差被停办,父母经过努力把她送入离家很远的一所公立小学读书。每天她得早早起床,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学校。到新学校后同学们不愿和她在一起玩,夏叶常常一个人对着天空发呆,她怀念以前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同学有说有笑的日子。

  北京现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外地借读生已占约三分之一,他们要想融入公办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环境,存在一定的困难。有的学校对外地借读生和北京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同学也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些直接反映在评优、课外活动等方面,常常让很多借读生感觉被忽视,难以融入集体,内心脆弱、敏感。

  外地借读生在学校经常遭遇尴尬。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比北京户口的孩子少让很多孩子耿耿于怀。朝阳区某小学林老师坦言,学校许多评优活动、大型社会活动只针对北京户口的学生,很多借读生虽然成绩优秀,却没有表现机会,得不到应有的荣誉。而如市级、区级三好学生的评选,她所在学校借读生都是不参加的。

  而教学评估体系也让借读生处于容易被忽视的境地。对于借读生而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会对评价学校教学水平产生影响,也不会影响到所借读学校日后升学考试的总体成绩,因为上级部门只根据统计的正式生中考成绩对学校进行评估,这让老师更偏重对正式生的培养。如果借读生自己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上就可能受到老师的忽视。

  不能让借读生被“边缘化”

  相对进小学,外地借读生“小升初”更是一个难题。不少借读生的家长反映,借读生“小升初”只能自己联系学校。虽然北京市教委要求不收借读费,但很多学校需要交捐资助学费。今年5月份,海淀、石景山、朝阳等多数区县考试中心表示,借读生只能自己联系学校,不能参加推优、特长生或是大派位。一些“牛学校”也不会有预留的名额供给借读生。借读生没有正式学籍,即便是市三好也不能享受和本市学生相同的待遇。

  借读生不容易得到应有荣誉,也享受不到和正式生平等的待遇,这必然在他们幼小的心里烙下痕迹,对于他们个人的成长不利。有教育专家指出,中小学时期正是孩子人格成型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温情与爱心的教育环境,将会导致孩子人格的异化。

  全国人大代表俞学文称这些孩子是“被抛弃的群体”,因为他们没有北京户口,在现行政策下,即使父母拥有北京“绿卡”,等待外地借读生的也是将来回老家高考,为此,很多孩子读完初中不得不无奈地回到老家读高中。他认为他们既不能融入当地城市主流参与公平竞争,又难以回归原籍,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趋于边缘化和被排斥化。

  儿子自小学至高中二年级在北京借读的学者张丽谈到,儿子跟她说,在北京借读的经历始终是他心里的阴影。她听后无语。张丽呼吁从意识和行动上彻底取消“借读生”这个词汇。她认为“借读”这个词的产生本身便体现了教育的不公平。“借读生”这个称呼含有歧视的意味:这些孩子的父母都在本地工作、交税,他们应该正常上学。

  借读生的种种遭遇可以说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在教育上的纠缠不清。在教育问题上,只有注重公平、兼顾效率,才有可能拿出切实有效的方案,解决外地借读生就学难、入学后问题重重等。在这些方面,北京市一些区县已经迈出可喜的一步,如今年西城区小升初政策规定,西城区的借读生可与本区学生同等享受小升初推优入学政策,他们可申请参加多种招生办法和推荐派位入学,也可按借读小学所在派位片参加划片派位入学,这些努力让人们看到了政府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

(0)

相关推荐

  • 义务教育:外地生在京借读均须建学籍

    2010年夏天,市教委颁布了新修订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制定于1990年的旧办法同时废止.新办法扩大了义务教育阶段允许借读的学生范围,明确规定,外地生在公办校和民办校就读都 ...

  • 北京提高入学门槛 监督权力不被滥用是教育公平前提

    "幼升小":外地孩子在北京 对北京籍孩子来说,今年"幼升小"政策的最大变化,是跨区.跨片择校变得艰难.以前入学,学校就能说了算,而今年,区里统一管理,收回学校& ...

  • 北京借读生入学登记 家长连夜排队

    6月19日早上,崇文区招生考试中心内,上百名借读生家长排队为孩子办理小学入学登记,这些家长都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因为办理登记只有一天时间,一些家长甚至熬夜排队. 这次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登记只在一 ...

  • 北京市幼升小借读生攻略

    据统计,截至2011年秋季开学,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已达约47.8万人,比2010年同期增长4.4万人,比2000年同期增长39.3 万人,达历史新高.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随迁子女数量急剧增 ...

  • 首份教育公平"路线图":触摸北京十年后的教育发展轨迹

    首份北京教育公平"路线图"露脸,市教科院报告建议-- 中小学校长和优秀教师在区县内流动起来,家长可以在学区内主动选择学校.示范高中取消中考实行派位,高考统考只考三科.文综和理综由高 ...

  • 广东公办幼儿园成本监审 不如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日前,<广东省物价局关于公办幼儿教育机构教育培养定价成本监审的办法>出台,对公办幼儿园的定价成本计算作了详细规定.政府不仅免费提供场地等固定资产,允许幼儿园接受社会"捐助&quo ...

  • 流动儿童教育成为最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

    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主编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国教育问题依然突出,其中在更加注重公平的社会发展背景下 ...

  • 教育公平是缓解家长焦虑不二法门

    幼升小要考试.小升初要派位.中考竞争激烈.高考成了独木桥--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似乎都面临激烈竞争,这也让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六一临近,人民网强国论坛近期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有子女的被调查者中,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