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游戏规则的探讨

  一、如何理解游戏的规则与规则游戏

  很多人都认为,幼儿早期的游戏只是“玩耍游戏”,无所谓“规则性”而“规则游戏”也只是幼儿游戏发展到一定年龄阶段才出现的。固然,我们不能违背与否认“规则游戏是幼儿在学前中期才开始出现的”这一客观规律,但我们同样也不能否认“规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维果茨基语),游戏具有规则性。儿童游戏的规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隐的游戏规则

  “内隐的游戏规则”表现为“游戏内在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它是在游戏过程中得以体现的。一方面,游戏总表现为“不同于日常的生活的‘虚拟性”’(维果茨基语),游戏的“情境性”。另一方面,游戏在时间和空间上又总表现为高度的“秩序感”。胡伊育加说,“它创造秩序,它就是秩序”,“游戏对秩序的要求是绝对的、最高的。对秩序的最微小的偏离都会‘破坏游戏’,都会剥夺它的特性并使之失去价值”。游戏的秩序维系和实现着游戏的情境性,使游戏不同于日常的生活,使日常的生活规则在这里失效,而创造着自己内在的、隐性的秩序和规则,实现游戏的审美追求和创造冲动。因为,“游戏有成为某种要成为美的倾向。这种审美的因素很可能就等同于那种创造有秩序的形式的冲动,它把生气灌注给游戏的各个方面”。对于规则和秩序,胡伊青加认为,“一旦规则(游戏规则)遭到破坏,整个游戏世界便会塌陷”,而“违犯规则或忽视规则的游戏者便是一个‘违规破坏者”’,“在高度严肃的世界中,欺骗者与虚伪者也比破坏者的日子好过”。所以,在游戏活动中是不允许破坏游戏情境和游戏秩序的,游戏具有规则性。没有游戏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就不会有游戏的顺利进行。它们是游戏者必须而且能够遵循的,是游戏之前、之中、之后,游戏者之间达成的共识和默契。游戏的内隐规则是所有的游戏所具有的,包括幼儿的“玩耍游戏”,又特别体现在“想象游戏和装扮游戏”中。

  2.外显的游戏规则

  外显的游戏规则是指为了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游戏开始前由游戏指导者或游戏者向“所有游戏人”宣布的,是人人可以眼见和直接认知的。它们有的是人们在创制游戏时规定的,也有的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人们根据游戏的情况逐步总结出来的。例如,在幼儿“捉迷藏”的游戏中,就不允许捉者“偷看”小朋友是“藏在哪”,而必须被蒙上眼睛或呆在哪一个“指定的地方”。这就是外显的游戏规则在发生作用。

  3.世界的规则是游戏的规则

  “世界的规则”是指客观事物及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规律,它制约着一切事物,包括游戏的开展。有时它是为我们所知的,有时不为我们所知,却又时刻在发生作用。特别对于幼儿,更是女D此。它们对客观世界和自身的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认识处于“蒙昧和无知”的状态,但“世界的规则”并不因此而停止发生作用或产生改变。正因为如此,幼儿的游戏活动为幼儿认识自身及自身之外的客观世界的规则提供了窗口和途径,实现着幼儿“认识世界规律”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认识“人际关系发展的规则”,才能体验角色的丰富性;在“户外观察游戏”中,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才能在“探究、认知、遵守这种规律”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4.规则游戏中的游戏规则

  “规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在儿童的游戏中,如果没有儿童的规则行为,就没有游戏可言。因此,广义地来说,一切真正的游戏都是规则游戏。狭义地来说,以突出游戏的规则性,旨在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的专门的游戏活动,我们称为“规则游戏”。规则游戏中的“游戏规则”也是外显的,但它又不同于外显的规则,它们大多数是由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或家长)根据儿童发展的某种需要设计而成的(如为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规则游戏),更多地体现在竞赛性游戏中。

  总之,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的生活”。不管是游戏的规则还是规则的游戏,都对儿童的发展有着其自身的价值和特殊意义。

  二、游戏规则、规则游戏与幼儿的发展

  1.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研究表明,规则游戏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包括‘去中心化’、理解规则的意义、学会合作与公平地竞争,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

  ①“去中心化”的发展。学前期的儿童总是喜欢以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为中心来思考问题,不能转换视角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思维带有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表现为强烈的“自我中心化”。在游戏中,游戏的规则是从大家的角度、从众人的利益出发而制定的,排除了个人化倾向;而且对游戏规则的遵守将打破幼儿思维的自我化定势,使幼儿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同其他幼儿和睦相处,促进幼儿的“去中心化”,提高幼儿自身的社会化发展水平。

  ②理解“社会规则”的意义。新井(1989)认为,儿童对社会约定俗成和一般规则的理解和认知分为三个阶段,理解社会规则及其重要性是发展的第三阶段。我们经常观察到:在角色游戏中,大班幼儿比较关注角色行为的“规则性”。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感知生活中各种人的社会活动,并在大脑中抽象、概括各种人活动的规则,以此来“规范”游戏中角色的活动。如通过教师角色游戏,幼儿认识到游戏“幼儿园”中的“老师”是不能打“小朋友”的;通过士兵角色扮演的游戏,幼儿认识到“士兵”应拿“手枪”而不是“剪刀”,等等。在这些游戏中,一旦某个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违犯了这些“规则”,就会受到游戏同伴的纠正和指责。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开始认识人们的活动与其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地理解、把握各种职业社会成员的“工作职责”和“职业道德规范”,开始理解游戏规则“隐喻”,并试图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③学会合作与竞争,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往往会因“对角色及其行为规范的理解不同”而产生分歧,幼儿处理他们之间的纠纷和分歧的行为,便是幼儿学会协调、适应、合作的过程。

  另外,合作游戏、竞赛性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好的游戏方式。在合作游戏中,幼儿与同伴友好合作、共同协商、同步发展,在集体游戏中快乐地游戏;在竞赛游戏中,比赛获胜是全体成员的事情,需要很好地合作。即使是竞赛游戏,获胜不是唯一的目标,和睦相处、共享游戏的体验、共同发展才是游戏的根本追求。

(0)

相关推荐

  • 通过游戏活动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充分发展潜力的自由,给孩子充分认识的自由.有这种自由,他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摸清事物的规律,才能够去认识.认知.那么是不是这种自由就是绝对的呢?是不是还应该有个约束?比如说还应该有个规则呢 ...

  • 幼儿游戏表演的实践与探讨

    导读: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它是根据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表演的游戏,也就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表演技能(对话.动作.表情.语调等手段)创造性地表 ...

  •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 ...

  • 浅谈幼儿遵守规则行为习惯的培养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在幼儿园里的"规矩"."方圆"就是指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在家里他们是"小皇帝". ...

  • 浅谈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导读: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个幼儿向另一个幼儿建议:"我们来玩游戏,好吗?""好哇,玩什么呢?""来玩跳绳的游戏吧& ...

  • 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的感受

    一.规则教育的提出与背景.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类之所以能成为现今社会中的主宰者,主要归功于其智商与情商并重.齐驱发展的结果.情商.智商并重,说明了人类有修养.有文化 ...

  • 幼儿游戏:老师,你犯规了

    导读: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游戏活动,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玩的快乐,也可以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到很多知识.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游戏活动,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玩的快乐,也可以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到很多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