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身边资源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导读:解决幼儿初来园时的分离焦虑情绪,家长工作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家长的情绪与接纳程度将对幼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让家长了解我们办园的理念,这样不但能让家长对我们的教育更加放心,还能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进一步调动孩子的兴趣,真正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小班幼儿初入园时因为交往对象、交往环境、交往习惯的显著改变,自然会产生一定的不安全感,即小班初期的分离焦虑情绪。为了缩短孩子的分离焦虑期,让陌生的环境不陌生,让他们尽快喜欢上幼儿园,我们进行了许多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让陌生的环境不再陌生

  以往新生人园前,我们会让家长带着孩子用一天的时间来熟悉幼儿园,但是仅此一次显然不足以让孩子完全熟悉环境,所以在幼儿正式来园时哭闹现象依然很多。因此我们尝试着在幼儿报名时,发放一张详细记录幼儿园全貌的光盘,有我们园美丽的园景,以及各个部分的建筑结构,幼儿可以在家反复观看,以“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并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期望。

  孩子初来园时,我们会继续播放他们已经熟悉的幼儿园光盘。我们发现这些熟悉的影像对于孩子的吸引力明显要强于声音,而且能让孩子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转移了部分孩子的注意力。随后我们会带着孩子们玩“快来找找看”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惊喜地发现原来光盘中的动物园在这里,绿绿的草地比光盘中更美……让孩子把光盘中的影像与现实生活中的景物联系起来,有助于幼儿进一步熟悉新环境,产生初步的安全感,减弱焦虑情绪,进而让幼儿逐步喜欢来幼儿园。

  如果班级内有孩子熟悉的物品,他们一定会倍感亲切,从而产生心理安全感。由此我们想到了在部分墙面上为孩子创设他们熟悉的环境内容。经过思考,我们请家长在假期中和幼儿一起制作一个“介绍我自己”的小海报,海报中主要介绍幼儿的生活照、爱吃的食物与爱玩的玩具,均以图片、绘画等能让3岁幼儿看懂的方式展现。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进行讲述,开学时再和孩子共同粘贴在走廊墙面上,然后老师要给孩子们提供自我讲述和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开始只看自己的海报,渐渐地也关注他人海报中自己喜欢的内容,他们会指着别人的海报说:“我也爱看天线宝宝。”“我也爱吃大虾。”孩子们不但能讲述自己的海报.还从别人的海报中结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由于海报是家长与幼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共同完成的,所以孩子非常熟悉。走廊的墙面又是幼儿时常经过的地方,孩子与海报之间接触的机会更多了。能时时看到自己熟悉的物品,无疑会让孩子的心理得到一些安慰。

  二、利用角色扮演引领幼儿开心来园

  在幼儿来园前,我们组织了一次见面会,使幼儿对班上的老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活动中,老师以幼儿喜爱的动物形象——兔姐姐的身份引领孩子们游戏,赠送礼物和标志,并邀请幼儿到兔姐姐家做客,而兔姐姐的家就是我们的小八班。

  在幼儿来园时,我们将兔姐姐的班牌贴在了小八班的门口位置,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兔姐姐的班,老师带着兔姐姐的头饰,以兔姐姐的身份迎接幼儿。每一位幼儿来时,兔蛆姐一边高兴地问好,一边注意查看幼儿胸前的标志,并亲切地以标志上的小动物相称:“哦!原来是大公鸡来了,欢迎你到我家来做客。”边说边自然地引领幼儿进入活动室游戏。“看!我家有很多的玩具,你看喜欢哪个,拿来玩一玩吧!”在免姐姐的引领下,大部分孩子很顺利地松开了家长的手进入了活动室。第2周的周一,我们高兴地听到一部分孩子已经能快乐地来到班级门前对兔姐姐说:“兔姐姐,我找你玩来了。”在生活中,这样的称呼一直延续着,我们经常能听到孩子们说:“兔姐姐,你给我们讲故事吧!兔姐姐,帮我卷上袖子吧!”孩子们一直在用喜欢的兔姐姐的称号来称呼自己的老师,开心地找兔姐姐学本领、做游戏。

  童话故事中,各种小动物都会被进行拟人化的处理。恰巧动物的拟人化又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这里,老师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点,以童话般的称谓拉近了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同时活动中,教师以兔姐姐的身份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原本单调的来园活动,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有情景的游戏活动,吸引着孩子们逐渐以一个积极高兴的心态来园,有效地缓解了幼儿初来园的焦虑情绪,并在游戏情节中激发了幼儿与人交往的欲望,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了快乐的发展。

  三、刨设家园沟通平台、感受快乐常规魅力

  解决幼儿初来园时的分离焦虑情绪,家长工作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家长的情绪与接纳程度将对幼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让家长了解我们办园的理念,这样不但能让家长对我们的教育更加放心,还能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进一步调动孩子的兴趣,真正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首先,在入园前的亲于见面会上,我们给家长发放“快乐常规册子”。在幼儿初来园时,每天会接触并学习很多生活活动的科学方法,这是有效保障孩子身体健康的一个必要途径。通过在实践中的摸索与不断改进,我们将这些学起来枯燥又乏味的生活活动,编成了琅琅上口的儿歌和好玩的游戏,制作成一份“快乐常规册子”,发放给家长,让家长事先对其中的内容有个了解,并能在开学初,孩子回家洗手洗脸时,一边提示孩子忘记的部分,一边跟着孩子一起做,帮助孩子们在边说边做中轻松掌握其中的内容。

  其次,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又带着家长们亲身体验快乐的生活常规游戏。我选用的是最常见的洗手环节。先用原有的方法带家长进行洗手,让家长感受到生活活动的科学性、细致性,同时家长也会感受到,这种缺乏趣味性的活动既难掌握,也很难调动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我又带家长运用游戏加童谣的方式,一边说着童谣《小猴爬山》,一边洗手,平静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家长笑着、说着、洗着,体会着科学的教育方法。

  再次,我们邀请部分家长共同参加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始终围绕着有关快乐常规的内容学习、探讨。我们首先学习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请教师用鲜活的例子进行解释,随后将常规的内容分为几部分,请教师将自己的经验方法介绍给大家,让更多的老师受益的同时。也让家长感受到我们园教师细致、科学的工作态度。

  附:

  小猴爬山

  手心搓手心,搓出沫沫白花花;

  手心搓手背,搓出沫沫白花花;

  换手搓手背.搓出沫沫白花花。

  一只小猴来爬山,爬呀爬,爬到山顶上(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从手腕往手指尖搓洗),

  一不小心,“扑通”一下摔到山谷里。

  跳呀跳,跳呀跳,跑呀跑,跑呀跑,终于跑出老虎嘴(搓洗手指缝)。

  又一只小猴来爬山,爬呀爬,爬到山顶上(换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从手腕往手指尖搓洗),

  一不小心,“扑通”一下掉到山谷里。

  跳呀跳,跳呀跳,跑呀跑,跑呀跑,终于跑出老虎嘴(换手搓洗手指缝)。

  轻轻打开水龙头,肥皂沫沫冲走啦(冲洗掉手上的香皂沫)!

  来源:《学前教育》2007.9

  北京市六一幼儿院 李卫芳

(0)

相关推荐

  • 利用泥石资源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泥石活动的开发与研究是基于我班幼儿对自然物的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思维特点以及开发.利用我园已有的泥.石活动环境引发的,其研究的价值在于原创性和活动开发的可探究性.幼儿园玩泥石活动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 ...

  • 利用社区资源,关注幼儿生活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幼儿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 ...

  • 利用音乐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导读: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到音乐的确能够较大程度地缓解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对稳定哭闹孩子的情绪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只是教师要注意,在不同的入园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音乐辅助.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让音乐伴随孩子 ...

  • 有效利用生活材料促进幼儿自主游戏研究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在这种游戏中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材料,按照自己的方式与游戏材料发生作用,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适宜的游戏材料,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能 ...

  • 如何利用全托制优势培养幼儿独立自理能力

    导读:生活活动中,教师充分认识并利用日常生活教育的复杂性.多样性和连贯性的特点帮助幼儿学习技能.养成良好习惯.白托与全托教师.幼儿共同安排绘制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表,并根据实验进行的不同阶段进行适度调整 ...

  • 如何利用家长资源 做好家园共育

    导读:实践中我更充分认识到我们与家长密切联系和合作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孩子健康地成长,现在,随着形势的飞速变化,家长教育知识的不断丰富,使得他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主动参与其中与教师 ...

  • 利用社区资源 促进师幼互动

    导读:社区大环境虽然有许多资源,可作为幼儿学习环境来利用,也同样有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如安全因素.家长参与过程的过分包办代替等,如何通过社区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并促进家长在亲子活动中 ...

  • 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开展二期课改主题活动

    课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力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