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学区房:政策的巧妙利用or高明的投资手段
与往年相比,2009年我们前所未有地报道了更多和房子有关的新闻,关注着年轻人在买房路上的选择与挣扎。个中滋味,一言难以蔽之。权且套用电影《十月围城》中孙中山讨论革命的一段台词,试着描摹一下“房奴”们的心境——10年前,朋友跟我在此讨论何为买房。当时我说,买房,就是为了居者有其屋,讨老婆,生孩子。10年过去了,房价早已翻倍又翻倍,当年买房者相继发财。“买房”两字与我而言不可同日而语。今日再道何为买房,我会说,欲求安居之幸福,不得不经安居之痛苦,而这痛苦就是买房!
扑朔迷离的“学区房”
什么叫“学区房”?字典里根本查不到。“百度知道”为这个新词汇作了一番长长的注解:“好学校所在的区就是学区,买那个区的房子就是学区房,一般学区房比不在学区的房子贵,因为现在小孩入学都是就近入学,你在哪个区就上哪个区的小学,而且一般说的学区都是指升学率很高很好的学校,只有进好的小学才能升好的中学。”
而在现实中,学区房的涵义还要丰富得多。
学区房是对政策的巧妙利用。上海的教育政策不是规定初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吗?我购买了对口名校的房子,子女不就自然成了“名校生”吗?
学区房是高明的投资手段。买下优质学区的二手房,不仅可以解决自己孩子的入学问题,等孩子读完后,可以至少保本、甚至涨价卖给下一茬有入学需求的家庭,保值增值效应明显。
学区房是紧俏热销的社会商品。一套普通的二手房,只要打上学区房的标签,单价总会比同等条件的房子贵10%。
而事实上,“学区房”不过是高房价时代的又一个怪胎。大人们期望通过买“学区房”,消解一部分对于未来生活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而实际上,入学政策之类的事情一直在变,谁又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