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撕纸艺术教育活动的探究
导读:各种形式的撕纸艺术教育,使我园幼儿对撕纸艺术有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撕纸艺术活动,他们了解了我国的民俗民风,知道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对民族民间文化中所蕴涵的美日趋领悟。同时,培养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了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了性情,提高了艺术素养;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及创新能力,一双双灵巧的小手启迪了智慧。
撕纸艺术活动是一种造型艺术活动,在我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也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常见形式之一。它以手指作为工具,辅以思维感官的配合,利用双手手指的运动来撕出所需形象,其轮廓线蓬松柔软,毛茸茸的,具有自然浑厚稚拙的美感。活动中,孩子们能通过折、叠、撕等动作来锻炼手部小肌肉,发展自我。同时,撕纸作为民间美术犹如一块朴实而又熠熠发光的美玉,散发着其自身独有的魅力。它清新活泼、健康富于创造性,散发着浓郁的民间气息,蕴涵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它带给儿童的不仅仅是美丽的色彩及独特的造型,在欣赏美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的同时运作,能使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赏析这些作品,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完满人格打下良好基础。下面就我园在实践中如何开展幼儿撕纸艺术教育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重环境建设,营造幼儿撕纸活动氛围。
1、园舍环境富有民间艺术性。
在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环境创设与课题研究紧密联系,让环境更好地为课题起烘托渲染作用。我们将园舍大门的柱子用红黄绸布、自制龙头、塑料彩球等装饰成“双龙戏珠”的景象;将阳台上的柱子用塑料草垫和小花拼插成“福、禄、寿”等民间字体;各楼层墙面分别用各具特点的材料,撕贴布置成“九个太阳”“原木壁挂”“万马奔腾”等不同风格的大型撕纸墙饰。我们还巧妙地用撕纸方法装饰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楼梯的墙上错落有致地挂上师生的撕纸作品,楼梯拐弯处的窗子变成了“抬轿子”娶亲的喜庆场面;就连各活动室的门也被包装成了丰富多彩的撕纸艺术作品。富有创意的环境布置使整个幼儿园充满民间韵味,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的民间风情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环境布置感染孩子,使他们对撕纸艺术活动充满兴趣。
2、撕纸长廊、撕纸工作室的可活动性。
撕纸长廊是孩子们主动学习大胆创造的小天地。在长廊前的操作箱内放置了大家共同收集的撕纸操作材料,孩子们可以利用午间、离园时和父母、同伴共同创作。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材料、伙伴,自由想象创作。小设计师们为长廊的橱窗精心布置,小摄影师们忙着抢抓镜头,拍下每一个生动的瞬间。
撕纸工作室是孩子们开展撕纸活动的专用室,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场所之一。这里蓝印花布的窗帘、十二生肖的窗花、民居的墙饰以及传统民间装饰品。工作台上的撕纸材料应有尽有,色彩缤纷的地毯和可升降的作品展示牌都为孩子工作提供了方便,这里简直成了孩子们艺术创作的自由乐园。让孩子们一到这里就充满了民间撕纸创作的欲望。
3、撕纸角的可操作性。
撕纸角是在活动室的一角为孩子们设立的一个撕纸操作区。撕纸角给幼儿一个开放灵活多样的空间,能让幼儿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自己按自己的方式进行操作。在撕纸角中,所有的工具和材料都分层放在较矮的架子上,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随意取放。他们撕贴地毯,用泡沫、颜料、纸进行墙壁喷塑,还为点心店制作面条、饺子,为汽车站设计站牌、投币箱等。教师有计划地投放活动材料和更换活动内容,使撕纸角成为促进孩子发展的活动之角。
二、以撕纸艺术活动为载体,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
1、通过收集整理,激发幼儿喜欢民间美术作品。
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品种多样,为人们喜闻乐见。经过数千年的流传,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如宜兴茶壶、中国结、杭州花伞、扇子、风筝等,利用民间工艺品作为撕纸素材,有利于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撕纸角中,我们经常有意识地摆放一些民间美术作品,让幼儿欣赏和模仿。他们也会请家长帮助收集一些民间工艺品。如老奶奶的方巾、小娃娃的虎头鞋、各种带有蓝印花纹的布匹和用具等。孩子们在寻找和收集中,会讲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从而对民间工艺品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他们会自己撕出漂亮的花边,尝试在衣服的两襟上粘贴;撕贴一些简单的民间玩具,如布老虎、风筝、转陀螺等。活动中,孩子们探求的渴望得到了满足,情感得到了熏陶。
2、探索撕纸方法,促进孩子撕纸能力的发展。
在撕纸艺术研究中,让幼儿掌握一定的技能方法是幼儿从事撕纸活动的基础。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们能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善于总结归纳,在材料的运用和指导的策略上也有一定的创新。在材料的运用上,不是纯粹地把纸作为撕纸活动的物质载体,除运用蜡光纸、色彩纸、牛皮纸、皱纹纸之外,还根据所撕作品的需要,运用各种水果皮、树叶、木花、塑料薄膜等多种材料,以丰富撕纸的表现效果。
在撕纸方法上,从最初的随意撕、碎片撕逐步发展到对称撕、目测撕、折叠撕等。指导时,教师们能善于动脑筋,用“儿歌法”和“图谱法”来分解难点。“儿歌法”就是把幼儿撕某一形象的过程编成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撕。“图谱法”就是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提供撕纸步骤的图示。如“四方连续图谱”、“镂空撕图谱”、“小不点儿留住图谱”、“动物头像图谱”等等。教师把许多图谱装订成一本本“图谱册”,发给幼儿人手一册。在撕纸创作中,孩子们可随意参考“图谱册”,举一反三。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还为孩子解决撕纸过程中的难点和撕纸创作组合提供了方便。
3、撕纸艺术活动与节日的有机渗透。
中国节日众多,每个节日都蕴含着深远的传统文化。我们把撕纸艺术活动渗透于节日活动中,美化周围环境,渲染节日气氛,引导幼儿理解和欣赏民间文化。如开展“愉快的春节”撕纸活动时,我们带领孩子们外出观察街道两边的灯笼,商店中设计的民俗小工艺品等,引导孩子们进行欣赏和评价。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撕贴灯笼、悬挂灯笼,撕贴图案明快的各式窗花;在活动室的墙上挂上一串红彤彤的小辣椒等,让孩子们感受节日喜庆吉祥的氛围;并把自己的感受讲给老师和同伴听,在交流中,孩子们不仅互相欣赏了撕纸艺术作品,情绪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三、形式多样的撕纸艺术沙龙活动,促进孩子间的交流。
我园以撕纸艺术为特色,开展的系列撕纸艺术小沙龙是孩子学习与表现的大舞台。撕纸沙龙主题源于成人的建议,儿童的讨论,一些突发事件等,随机性强。例如在午间散步时,孩子们发现感知春天变化而产生了“寻找春天的色彩”撕纸沙龙,;在关心班里贫困儿童的谈话中,萌发了“献爱心”撕纸沙龙活动设想;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又讨论出了“我喜爱的运动项目”撕纸沙龙活动。从活动的发起,制作海报,幼儿自愿报名,家长一起评选会标,收集资料、材料等系列活动,都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真正贯彻落实了《新纲要》中提出的引导者、帮助者、支持者的身份。
在“献爱心”沙龙活动中,孩子们成立了咨询服务中心,里面有师生共同收集的材料图书等,并聘请老师和三位幼儿担任工作人员,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及时提供帮助。在设计会标时,先组织孩子参观超市,认识欣赏商标,开展商标、纪念章展览会。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手拉手”、“共伞”、“天下一家”、“爱心”四种会标,最后由幼儿和家长共同投票评选。整个过程都是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锻炼和提高能力的自主学习过程。沙龙活动中,孩子们在广场上陈列了亲手制作的百余件撕纸作品,穿着撕贴设计的服饰,欢快地跳着舞。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人们争相购买,“爱心箱”里的爱心款不断增多时,孩子们的心中荡漾着成功的喜悦。现在“撕纸艺术沙龙”活动已成为我园课题研究的一个靓点,也是深受幼儿欢迎的活动。
各种形式的撕纸艺术教育,使我园幼儿对撕纸艺术有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撕纸艺术活动,他们了解了我国的民俗民风,知道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对民族民间文化中所蕴涵的美日趋领悟。同时,培养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了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了性情,提高了艺术素养;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及创新能力,一双双灵巧的小手启迪了智慧。幼儿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和谐发展。
无锡市东方娃实验幼儿园 王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