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是动物还是植物?
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南海海域里,广布着大大小小的岛屿,其中,许多是由珊瑚分泌的石灰质骨骼组成的。珊瑚的群体常呈丛枝状,长期被认为是植物,俗称“珊瑚树”。后来,有人认为珊瑚虫的软体是动物起源的,骨骼是植物起源的,称它为“虫植体”,意思是“动物兼植物”。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起,才被人发现珊瑚是专门生活在海里吃肉的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的腔肠动物类。虫体的外胚层里有钙质细胞分泌骨骼,有的骨骼质地粗糙,可以用作烧石灰、制人造石的原料;质地好的骨骼还可以做建筑材料。由于珊瑚虫是出芽生殖,而这些芽体不离开母体,形成相互连结、共同生活的群体,所以它的形状很象树枝。
珊瑚不但现在海里有,和其他生物一样,在漫长的地球发展史中也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根据古生物工作者的研究:早在距今4亿8千万年的奥陶纪时期,地球上已经生存着相当多的珊瑚了。珊瑚的虫体虽已死亡后腐烂掉,骨骼却被保存下来,经过石化作用而成为化石,我们称它为“珊瑚化石”。珊瑚种类很多,有些已经绝灭,例如,四射珊瑚(或称皱纹珊瑚)和床板珊瑚就是生存在距今4亿多到2亿多年的古生代期间。大量分布在现代海洋里的六射珊瑚和八射珊瑚都是从中生代开始繁育起来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现在要去研究珊瑚化石,有什么现实意义呢?珊瑚虫是辽阔海洋中的造陆者,现代的珊瑚岛成了横渡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天然良港。人们在从事地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为了正确地鉴别、划分和对比组成地壳表层的岩石,需要研究其中的化石,珊瑚化石就是重要对象之一。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珊瑚是固定在海底生活的,对环境的适应性比较敏感。据调查,现今海洋里珊瑚生长最繁茂的场所是在水质较清、氧气较足,水深约10-20米,年平均温度不低于摄氏18-20度的暖海海底。当我们在地层里找到大量珊瑚化石时,可以大致推断出它们所在地区当时也应属于热带浅海环境。这对于了解地质时期里古地理变迁和古气候的情况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珊瑚礁往往是生成、贮存石油和天然气的天然仓库,地质勘探证明,世界上有几个大油田出产的石油,就是从埋藏在地下深处的古珊瑚礁里钻探出来的。另外,现今还在生长的珊瑚,每年留下365条左右的线纹,说明珊瑚每天留下1条生长线。而有人发现在距今约3亿多年前泥盆纪的某种四射珊瑚,一年内有385-410条生长线;距今2亿多年的珊瑚,一年内有385-390条生长线。由此说明,那时一年的天数和现在不一样,地球自转的速度要比现在快得多。把珊瑚化石当作“地质钟”加以研究,对阐述地球演化的历史可以提供一些证据。
我们伟大的祖国河山壮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物产繁茂,无论是在现代的海洋里或者是各地质时期沉积的地层里,都孕育着丰富的珊瑚和珊瑚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