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化管理背景下的学前教育资源整合
导读:学区管理组织结构因此呈扁平状态。大量的信息更新、交易、评价、反馈工作通过网络异地实现;学校工作网络不需要新建机构,大大减少了组织成本;还可以提取一段时间内资源共享活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清晰了解资源的总体需求、各类资源的需求和资源需求的发展趋势,为资源的再分配提供良好的决策参考。
自2002年到2003年,北京市东城区通过撤并、调整等形式优化配置全区教育资源,实施了教育资源“一次整合”;继而又提出实施学区化管理,实现教育资源的第二次整合,以期“发挥品牌优势,扩大优质资源,缩小校际差距和提高资源效益”。
何谓学区化管理
建立在“一次整合”基础上的“学区化管理”有着新的含义,不同于以往一般化的“中心校式”的学区管理概念,更强调“大教育”体系内部的逻辑和结构的优化,以获取更大效益为目标,进行一系列的人、财、物等资源的调整。
纵向上的“学区”,强调在学区内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最基本单元,保持从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市民学校和各类社区教育服务机构等这一教育链条的连贯性,打破原有各类教育之间的传统壁垒。在不增加任何形式的投入前提下,通过结构重组即可产生结构效益,无疑是相对最具效益的改革。
横向上的“学区”,突出二次整合中的“强强联合”,在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基础上,强调“优质均衡”和“精品战略”。每个学区内都配置有名牌学校、幼儿园。学区内各级教育机构在教育硬件资源上可以充分共享(比如体育设施、天文馆和教育教学场所),更可以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共享各自的课程资源,使以往的校本课程能够真正成为地区(学区)的课程,从而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使用率。此外,在优质人力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上也出现一个相对小巧的学区平台。这使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在学区内的跨校兼课和指导交流成为可能。
整个东城区按照街道行政区划分为5个学区。全区在“学区”这一亚单元结构中,运用“国土整治”的思想,使管理的重心下移,建立了与学区建设相适应的多边协作组织,包括学区管理领导小组、学区协作组和学校协调员在内。概括起来,学区资源的共享机制是:在学区协作组织的领导规划下,依托学区工作组建立的与学校联网的资源信息平台(这是一个随时更新各成员校的资源细目、目前状态、使用协议、联系方式等信息的网站)实现网上交易,然后依托学校工作网络实现现实交易。两个步骤相互结合完成。
学区管理组织结构因此呈扁平状态。大量的信息更新、交易、评价、反馈工作通过网络异地实现;学校工作网络不需要新建机构,大大减少了组织成本;还可以提取一段时间内资源共享活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清晰了解资源的总体需求、各类资源的需求和资源需求的发展趋势,为资源的再分配提供良好的决策参考。
而这一学区化管理模式最早是在婴幼儿早教工作上进行尝试的。在每个行政区域内,利用社会口碑好、办园质量高、师资队伍精良的一级一类园或示范园的资源优势,建成本地区的社区早期教育示范中心,以集体合作、分片负责的方式带动和指导社区内各个园所共同开展面向所有家庭的早期教育工作。
连玉华 吴瑞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