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观察反思
我想针对这两点,在开展“美丽小区”主题游戏中,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联合探索。这里的联合是指两个主题或是更多主题间的交流、联合探索、丰富游戏的情节,从而促使“小区”不仅仅停留在造房子上。
观察记录:
主题活动前讲评中,向小区的负责人提出了“小区中要有春天的景象”的要求。幼儿欣然答应了下来。
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全部的工作人员都在忙碌的建构建筑物,唯独绿化没有工作人员。于是,教室介入直接问负责人:“负责人,小区绿化今天是由谁负责的?”负责人小龙皱着眉头回答:“我是请大龙造绿化的。”一旁的大龙抢着说:“这个积木搭绿化又不好看的。”“那,除了用这些积木搭绿化外,还可以使用什么呢?”大龙依然投入在一些木制的积木中,而负责人小龙听了我的话,奔入了材料超市中。
游戏过半,我再次来到了“美丽小区”。发现幼儿已经用现有的塑料草坪和塑料花朵在小区的中间建构一块绿地,绿地上只有一朵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朵,我想可能是刚才在
教师的介入中小龙制作的吧。而此时工作人员依然的在忘我的建构着一排排、一座座的建筑物。我假装很匆忙的向工作人员借走了绿地中的一些植物,当我转回来时,绿地依然,没认及时补充。我再次假装刮起了沙尘暴,说“小区的绿色植物都受到了破坏,要重新种植一批。”并乘此机会将小区中现成的假花、假草都取走了。
可是直到游戏下班音乐响起,小区的绿化还是没认问津。
分析:
首先,从本次的主题游戏中,可以发现幼儿对建构活动的专注、投入。但是在主题游戏背景下开展的建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于建构操作,而必须有扮演、有交流、有情节。那么,在本案例中,就能发现这是目前本主题内容所欠缺的。
我们也试图将班级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的内容与主题游戏相结合,使主题在游戏中有新的生成点。所以教师在游戏的开始中就提出了相应的活动要求。但教师的几次介入都没有促使幼儿完成活动的要求。第一次的直接介入,虽然负责人勉强的自制了一朵花,但是这种探索没有继续下去,可以看出他仅仅是为了“交差”。同时在其中也看出该主题中幼儿对自己的角色身份并不感兴趣,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第二次的间接介入,教师是为了激发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区的绿化,绿化的缺少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很明显这次的指导也是以失败告终的。第三次的间接指导,教师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小区的绿化,设计了“沙尘暴,植物枯死”的情节,但幼儿仍然无动于衷。
在“美丽小区”的主题游戏中,教师布置的绿化任务并不是他们的兴趣点。幼儿从始至终都在积极的建构高楼、隧道、高架桥等一系列的建筑物,这才是他们真正关注的,自发的行为。
在该主题中,幼儿的角色身份、角色行为、交流过程并不影像到幼儿的游戏过程。既然是主题游戏,必须是在一定情节中通过交往开展的,情节的丰富、角色行为、语言直接影像到游戏质量。我们在设计主题时,也要避免批着主题游戏的外衣,实质开展的是无区别的操作类的游戏。
我想针对这两点,在开展“美丽小区”主题游戏中,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联合探索。这里的联合是指两个主题或是更多主题间的交流、联合探索、丰富游戏的情节,从而促使“小区”不仅仅停留在造房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