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年记忆:我的住房咏叹曲

  宽敞明亮的住房,是人人心中的梦想。住房更是一个国家、民族繁荣与进步的表征。

  二十多年前,我已步入了大龄青年的行列,父母为我的婚姻大事时时牵挂,希望能早些组建家庭。但当时单位是按资格分房的,青年教师只能住筒子楼,就是这筒子楼上一间小小的住房,还得看房产科科长的脸色。

  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住房,在这里,我结婚生子、学习生活,一住就是八年,每次回家或写信总不敢提及住房之事。父母见我一直不邀请他们前来,就叫家兄给我写信,告诉我母亲要来看望她的小孙女。接到家兄的来信,让我犯难不已,为此写了一篇《妈妈,您别来》的短文,以记叙我当时的情状与心情。

  “离别江南水乡十多年了。先是在淮北平原求学,后便在淮北平原工作、成家了。

  妈妈早想来看看儿子,看看儿子的家。无奈母亲好晕车,一坐车就呕吐不止,心愿一直未能实现。每当我回家省亲,要返回淮北时,母亲总是一个劲地念叨:路太远,要是近些就好了。

  一个月前,家兄来信。先是告知家乡农业丰收、六畜兴旺;后便告知母亲要来淮北,要来看看我这吃铁饭碗的儿子。说是母亲听说合九铁路通车了,可以坐火车来淮北,不再耽心晕车了。

  看完家信,不禁唏嘘再三。每次回家,妈妈总是关切地问:“儿,住得宽敞不宽敞,有几间?你哥哥、姐姐、妹妹都盖了新房,总该比他们好吧!我不知如何开口,只得含糊应答:‘嗯!嗯!’自己虽只有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屋安身,既是厨房,也是卧室,还是书房,但千里之外,妈妈怎会知道呢?自己苦是苦些,总不能让妈妈牵挂呀。现在妈妈要来,如何向母亲交代呢?

  沉思良久,只得提笔给家兄复信,寻些理由:诸如合九线虽通了,仍不方便,于妈妈身体不利。待来日京九线通了,有了快车,我再去接她老人家。写着写着,一滴泪珠滚落了下来。

  家兄没有看出我信中的意思,说母亲一定要来淮北。我没有办法,只得直言复信:‘目前房子太小,妈妈,您别来!’”

  又过了几年,随着国家住房制度的改革,单位启动了资历与集资相结合的分房办法,我终于分得了一套八十平米的三室一厅住房,终于可以接母亲来小住几日,实现母亲的心愿了。

  为分享住房的喜悦,当时写有短文《有了房子的感觉》。

  “历经十三个春秋的期盼,熬过了十三个冬夏的等待,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三居室。

  有了三居室,真是又舒坦又惬意。

  有了三居室,就有了心仪已久的会客厅,就可以自然地邀请熟人、朋友到家中一叙,可以坦然地带着同学、朋友来家小酌,不必再假充富有去下饭馆。

  有了三居室,就有了梦想多年的书房,就有了一排长长的书架,就可以把那些供我养料的书刊一本本地从纸箱里请出来,让它们站在各自的位置上,随时接受我的挑选;就可以沉浸在思想与学术的天地,自在地做一个‘守梦人’,而不必在意会不会打搅妻子、女儿的美梦。

  有了三居室,就有了妻子渴慕多时的消闲空间,从此,她可以随意欣赏自己喜欢的电视,不必再耽心影响女儿和我看书学习;可以走进卧室,关上房门,与挚友开心交谈,走进女人的生存世界,不必忌讳女儿与我而宰欲言又止。

  有了三居室,就有了女儿一直向往的房间,从此,再也不必与我争抢书桌,安心地写她自己的作业;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妆点那属于自己的王国。

  有了三居室,就可以充满自信地接母亲来住,从此,再不必在亲戚面前面对此类话题吞吞吐吐,可以真诚地向他们发出邀请,请他们随时来走动走动。”

  2001年,我移居韶关。在韶关我很快就拥有了两套住房,先是自己买了一套一百二十平米四室一厅的住房,后是单位奖励了一套一百五十平米的住房。有了两套住房,我便将其中的一套让给母亲和我弟弟一家长住,这样,我们就可隔三差五地串串门,与母亲聊聊天。

  为表达自己的满足之情,当时写下了《实现梦想》的短文。

  “不知不觉间,我的人生已到了不惑之年,虽未大富大贵,却也生活有余,已拥有了两套住房。

  拥有两套住房,我就可实现我的梦想。可以将劳碌了一生的母亲从乡下接到城里,让她在晚年体验一下城市生活,享受一下现代物质文明。

  拥有两套住房,我就可实现我的梦想。可以为生活不济的弟弟提供住处,减少他在城里的日常生活开支;可以为他的小孩提供好一点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以利于他们的成长。

  拥有两套住房,我就可实现我的梦想。可以在移居的他乡,同样享有温馨的亲情,同样享受亲戚的问候与走动。”

(0)

相关推荐

  • 建国60年记忆:我家的住房变化建国60年记忆:我家的住房变化

    建国六十年以来,我们的伟大的祖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从住房.吃饭.穿衣.交通.娱乐等等各方面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拿我们家的住房来说,从解放后到现在,那变化可 ...

  • 建国60年记忆:我家住房的5次变化

    已过而立之年的我,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家的第一套房子--那是靠着爷爷奶奶住的老堂屋的一间茅草房,面积不足十平方米,这就是爸爸妈妈当年结婚时住的房子.房子低矮狭小,没有窗子,冬冷夏热,因为时常漏雨,每年 ...

  • 建国60年记忆:外婆做的带鱼

    转眼间,外婆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甚至,我已记不太清她的面容.可是,外婆炖的带鱼,却时时从我的记忆深处飘出阵阵浓香. 儿时,贫困的家中只能勉强解决我的温饱,于是,和同龄的孩子一样,我天天都盼着过年.因 ...

  • 建国60年记忆:离我们远去的十大老物件

    新中国将迎来60年的甲子华诞.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百年中,中国只有在1949年后才逐渐成为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国,而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又是中国走向强国的三十年.当您偶然从家里的角落里发现一些 ...

  • 建国60年记忆:80年代的10首"狂歌猛曲儿"

    狂歌猛曲儿:指的是节奏快.歌词儿野.副歌朗朗上嘴,哼唱完后可以被爹妈老师夸奖为"NOthreeNOfour"的那种!用现在的词儿就是:很炫.很酷.很嗨.很雷人.很哇塞. 一.< ...

  • 建国60年记忆:80后细数儿时十大经典零食

    在80后的记忆中,虽有着不同的童年,却有着同样的零食. 1.烤红薯 每到冬天,大街小巷最红火的小吃,莫过于香飘百米的烤红薯.在高高大大的铁炉里,跳动着旺旺的火苗,在桶口支着的铁架上,放着烤熟的或大或小 ...

  • 建国60年记忆:妈妈的脚蹬裤让我陷入囧境

    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虽然又是个男娃子,但我已经开始在意自己的形象了,穿衣服特别挑剔,同学们都特别羡慕我有很好看的衣服穿,也经常会有女老师拉着我问:你的毛衣是谁织的呀?转头跟其他老师说:这种花色特别 ...

  • 建国60年记忆:中国人接吻观念的变化

    从女人的三从四德到千人聚吻的景象,是一个漫长的思想解放过程. 法国巴黎举行千人接吻比赛,中国的长沙举行千人接吻活动.看看那样的场景,想想那样的图景,不由得使人从接吻想到吻的脚步. 1950年,< ...

  • 建国60年记忆:我家出行的"第一次"

    小时候,所知道的火车.轮船和飞机这样的词汇,是在书本上得到的,空泛而遥远,似乎与我毫不相干. ◆第一次坐火车 七十年代和父母去青海工作,全家五口人终于坐上了传说中的火车. 我们乘坐的火车一路向北整整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