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年回忆:童年最奢侈的一件事
小时候,最高兴、最奢侈的事是去公园玩,以前,一周只休息一天,父母都是双职工,一到休息的时候,要干的家务活很多,洗衣服(没有洗衣机,需要手洗)、打扫鸡圈、蒸出一周吃的馒头、修修车子、修修门窗纱窗、买米面,到冬天储存大白菜、买煤(买东西好像都需要排队)等等,赶上爸爸妈妈单位加班,攒到下星期,活儿更多,在我印象中,好像家里永远都有干不完的活,所以赶上一个晴朗的星期天,又没有家务活,父母就会带着我们上公园,在我的眼里,这是一件很隆重的事儿,爸爸骑上家里唯一的一辆二八大加重车子,哥哥坐在前梁,妈妈抱着我坐在后座上,一家人兴高采烈地奔赴公园。
逛公园,孩子们的心思不在风景,而是直奔动物区和游乐区,小孩儿最喜欢的就是猴子了,关在一个有2层楼那么高的大铁笼子里,里面有假山、小树,猴子一个个瘦的皮包骨头,还上蹿下跳,做出各种动作逗游客发笑,讨好游客喂它们一些吃的,主要是瓜子,花生也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小孩甚至摘一些草果给它们吃,淘气的孩子过一小块石子儿扔进去,饿极了,没有分辨食物的能力,都抢着吃,还打架呢,输了的猴子带着伤,只有远远观望的份!我是一直赖着不走的,喂完自己带的瓜子,再在地上拣一些喂它们,当然我会赶走强悍的猴子,逗引瘦弱的猴子过来吃,但是也挡不住被强壮的抢走,这时,我就义愤填膺地朝它扔石子。现在我带着儿子去公园,关猴的笼子还在,也有不少猴子,估计都是它们的后代吧,社会在发展,猴子的智力也迅速提升了,新一代已经能够准确地分辨食物了,竞争也不激烈了,看清楚扔进来的是什么,确定喜欢,才会伸着爪子摸过来吃,瓜子已经不稀罕吃了,改吃薯片、香蕉、香肠、干脆面、各种豆豆,反正大家都舍得扔,食物丰富,所以也就没有必要起劲儿地表演了,胖猴子越来越多,我想患“三高”病的猴子也很多,儿子也不会一直赖在猴笼前不走,因为各种稀罕动物太多了,外国的动物、不适合在北方生长的动物也有,要玩的游戏也很多,所以不会专注于喂猴子。
再说游乐区,那时候没有电动类的游戏,玩的都是免费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水泥砌的大象滑梯、秋千、跷跷板,还有一个靠人推着转的转盘,也许有其他的,但是印象不深了,这些都是需要排队呢,可见受小孩儿的欢迎程度,我还记得,因为玩滑梯,排队问题,几个小孩打起来,扭做一团,最后灰头土脸被大人拽走了,可惜失去了一次玩得开心的机会,所以,我小心翼翼地尽量不和别人发生冲突,看好自己的位置,不加塞,也不因为思想不集中而丢失了自己的“阵地”,我长大后性格也是谨小慎微,不与别人冲突,可能也来源于此。现在,秋千、转盘、跷跷板已经不见了,但是大象滑梯还在,在游乐区的一个角落里,可能是不好处理吧,搬不走,又砸不坏,只好搁在那儿了,滑道还是那么光滑,可惜落了很多灰,还有很多脚印,早失去了滑梯的功能,但是有一些大孩子利用它玩打仗游戏。现在公园的游乐区可让小孩玩的项目简直是五花八门,旋转木马、疯狂老鼠、高空观览车、激流勇进、宇宙飞船、碰碰车……等等,有几十种,就是滑梯也进步了,用彩色的高硬度塑料做成,色彩艳丽,花样也翻新了,与其他项目组合收费。现在孩子们玩什么项目都不需要排队,每个项目的前面都站着一个招揽游客的人,当然因为有“高科技”在里面,价格也贵贵。
逛公园不仅能玩,而且还能吃点平常不舍得买的小零食,父母在这个时候一般会比较大方,允许我们多买几样零食,冰棍、糖瓜儿、吹糖人、糖豆、还有一种用2个小棍绞着玩的糖稀,既然出来玩嘛,尽量让我们高兴一些。也许因为会破费一点钱,也许是没有时间,所以父母不会经常带着我们去,那么“逛公园”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也就显得弥足珍贵。
现在我居住的小城里已经建了3、4个公园了,大家已经不稀罕去了,旅游那么发达,大家都跑出去旅游了,尤其公园取消收费后,去公园,已经成为“晨练”的代名词了,但是我还会经常带儿子去逛逛,平常会控制他吃零食,但是逛公园时,也会沿用父母的习惯,让他想买什么,买什么。从教育家的观点来看,我这种摇摆不定的做法,对孩子成长不利,不能坚持始终如一,一方面告诉他吃零食不利于健康成长,平常严格控制,一方面又放纵他大吃零食,这样会养成他摇摆不定、没有原则的个性,但是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把“逛公园”当做一件隆重的事来对待,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也当回小孩,温习一下童年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