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学区房可能存在的风险
在北京,重点学校周边的新房和二手房价格都已经达到5万元每平方米的“天价”水平。据某机构调查显示,同样在重点学校周边,能入学的楼盘比不能入学的楼盘房价涨幅高出10%以上。尽管如此,购房者仍然热情不减。业界也普遍认为,“学区房”将是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热点。
然而,许多购房者买了所谓的“学区房”,却并未如愿“就近入学”。一位朋友3年前为了孩子上小学买了一处承诺“引入重点小学”的房产,如今,孩子已经小学2年级,这所小学仍然因为开发商找的种种借口没有开张。而买卖双方在合同里并没有相关约定,朋友只得无奈地继续等待。有的购房者买下一处“学区房”,却被学校告知在辖区落户满3年才能就近入学。许多楼盘虽然引入了名校,但有限的教育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小区里孩子上学的需求。更有甚者,将周边另一个区的名校作为自己项目的资源来宣传,买房心切的购房者直到入住才发觉上当。
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且分布不均衡,名校周边的房地产项目一直受到追捧。对购房者而言,他们不惜重金买下的不仅仅是房子,更是给孩子买下一个上名校读书的名额。房地产开发商也正是抓住购房者的这种心态,一直把“名校周边”或者“引入名校”作为重要的概念和营销手段。但其中究竟有多少能真的让孩子“就近入学”,有多少只是营销的噱头,还需要购房者擦亮眼睛,冷静辨别。在听取开发商或中介宣传的同时,不妨多个心眼,向相关的校方或教育部门咨询,以确认该房产是不是在学校的招生范围内,能接纳多少学生,几年能建成入学等信息。同时,应该坚持将“引入名校”的招生时间写进购房合同,并署明相关的违约条款,以防开发商找借口一拖再拖。
由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购房者的辨别能力终究有限。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部门也应当负起责任,对打“教育牌”的房地产营销行为加以规范,避免“名校泛滥”误导购房者。同时对这些项目的进展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在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教育部门和“名校”们也应当对社会负责,将学校的建设计划、招生计划提前向社会公布,让“一切为了孩子”的购房者们“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