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可跟上正常儿童
那么对“高危儿”,是否就束手无策了呢?
儿科医院张国庆和邵肖梅等专家,对2001-2004年新生儿重危室(NICU)抢救存活的210例早产儿,随访监护和早期干预至1岁。结果表明,在家长积极合作下,尽早给予丰富的良好环境刺激及进行各种功能训练,能促使“高危儿”受损的脑细胞逐渐康复,他们完全有可能跟上正常儿童的体格、智力发育。
为什么早期教育能有效地防治“高危儿”智力低下呢?因为未成熟脑的可塑性强,代偿能力最好。代偿指一些细胞能代替另一些细胞的功能,研究证明,只有在生长发育早期,局部细胞损伤后可由邻近细胞代偿,但过了一定敏感期后,缺陷将成为永久性的。北京有个女孩出生时,由于产程过长造成窒息,导致了缺氧性脑病,后来发展成颅内出血,虽然及时抢救保住了生命,父母仍为她的前途担心。幸运的是,协和医院儿科鲍秀兰教授为这个女孩制定了一个完整的婴幼儿早期行为干预的计划,经过三年努力,使孩子受损伤的大脑得以恢复,达到了正常儿的智力体格发育标准。一个反面的例子是1920年印度发现的8岁狼孩卡玛拉,她出生不久就被狼叼走,没有语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已不存在人类的智慧。专家收养了她并给予各种训练,但直到6年后她才能直立行走,死时17岁,仅具有2岁孩子的智力水平。
适合家庭的辅导方法
近两年来,上海市徐汇、长宁、静安等区的妇幼保健所共同合作,实施护理专业人员或儿保医生进入家庭早期辅导科学育儿方法,总结出一套简单方便、90%以上家庭容易学会的方法。
首先要帮助“高危儿”提高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认识各种生活用品、颜色和图形,识别大小、长短、上下、高低、前后、左右等,并有意识地锻炼婴幼儿的记忆力。
还需特别注意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孩子一岁半以前,大人每天只要有时间,就应眼睛看着孩子,一字一句地对着他说话,让孩子逐渐理解语言的含义,同时通过与孩子的交流行为刺激孩子大脑进行活动。
由于“高危儿”先天发育不足,身体虚弱,要特别加强运动能力训练。出生后不久,就可以翻身趴着;一个多月时,可以两手撑着床,把头抬高锻炼颈背部肌肉5-10秒,每天1-2次。慢慢地还可以锻炼活动四肢,让他趴在床上,用手顶住孩子的小脚,帮助他在床上爬。正常孩子发育,通常一个月会抬头,四五个月会坐,八九个月会爬,十个月会独站,1岁会走路,先天发育不足的孩子可能会落后一二个月,但通过医生指导和家人的努力完全可以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