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安徽"禁书令"难改幼儿园小学化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教材、课本等变相教材,严禁“小学化”教学,此举一出,却招来部分家长反对。
安徽省教育厅有关人员表示,使用教材教学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发智力,培养兴趣与好习惯,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而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教育厅颁发“禁书令”一方面是在为孩子们减负,一方面则是要使幼儿教育能够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发布“禁书令”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别教育行政部门个别工作人员、教研员,以及幼儿园的某些园长为了谋取回扣或者是参加出版发行部门组织的免费考察等,就参与了教材的征订,或引导幼儿园征订,造成了恶劣影响。
不少家长对此举并不认可,他们认为,花几千元钱送孩子上幼儿园,是为了孩子数学汉字拼音样样精通,而不是是为了孩子吃吃玩玩。如果自己孩子在幼儿园仅仅是做游戏,到大班毕业了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甚至连1数到100都不会,感觉是“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我们当前的幼儿教育更多淹没在了商业化的大潮之中。幼儿智力开发成为相当赚钱的产业,幼儿园学费水涨船高,天价幼儿园屡见不鲜,及早认字识数背古诗成为父母追求甚至炫耀的资本,应试教育的恶劣影响向下、再向下……在各种商业主义、急功近利、应试教育等因素影响下,幼儿教育已经偏离了本原。
很多对自己所经历的教育深恶痛绝的家长,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时却表现出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学习机器,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怕孩子在智力评价上落后于他人——在整个社会氛围和教育评价机制下,个人的出格,哪怕是正确的,也往往会落入尴尬之地。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安徽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禁令能否“软着陆”,实在令人担心。
完善人格的培养,不仅是智力教育的结果,更是自然和童真影响的结果。很遗憾,我们还停留在对知识层面的单一追求上,将智育上升到最高,忽视了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