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教育"与"穷孩子"的辩证关系
节日的意思,大约是通过纪念与这个日子有关的人或事使人们牢记这一天所承载和蕴涵的历史意义。庆祝“六一”的本意就是要让我们明确“祖国的花朵”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示整个社会更加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但是,这一意义似乎于今日之国情不甚相符。为让孩子应有尽有,家长正在倾其所有,如此重视,还须通过节日来“提示”吗?
5月中旬,《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腾讯教育频道对5158人进行了一项教育子女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7.3%的人赞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不仅足见国人对教育孩子必要性的高度认同,也暗含了“富教育”与“穷孩子”的辩证关系。
诚然,孩子们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开始经历他们的前辈从未有过的生活体验:他们有自己的博客空间,有自己的QQ号码等新时代的话语体系;他们交谈自己游玩“迪斯尼”的经历,谈网上游戏,甚至议论网上购物等大人们还发懵的话题。作为独生的一代和各自家庭中的一大轴心,可以说,孩子们正是踩在前辈的肩膀上踏上今天的教育台阶的。
家长都盼望孩子能有一个终生难忘的童年,这实在是再良好不过的愿望。但对于孩子们而言,什么最重要?最基本的选择无疑是健康、快乐。可孩子们健康吗?专家说市场上众多零食除了造成孩子消化系统的疾病外,包含的激素还过早地使孩子的身体向成熟发育。孩子们快乐吗?每逢节假日,许多孩子就会被家长连哄带骗地“走穴”,进了名目繁多的补习班、特长班,自由玩乐的假日只能在他们木然的表情后成为远逝的童话。
孟母之所以“三迁”,是因为她深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环境影响;曾子之所以杀猪,是因为他懂得诚实对于孩子人格品行的影响。据说,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子女的零花钱卡得很紧,台湾塑胶大王王永庆不许孩子乱花一分钱。这次,中青报在调查“孩子成长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哪个更重要”时,75.0%的人首选家庭,90.0%的人赞同应让子女做个“穷孩子”的教育方式。
“穷孩子”的“穷”正是在于物质生活上的“穷”。上世纪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因兄弟姐妹多,父母无暇照顾,反而独立性普遍较强;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除了无法替代学习外,其他几乎都愿延揽包办。许多人对工作或生意应付自如,对教育子女却苦恼不堪。尽管很多人也知道教育孩子做人比成才更重要,但真正行动的时候,却又将孩子学习之外的一切打入“冷宫”。事实上,孩子身上的多数缺点正是家长辛辛苦苦“培养”的结果。
“少则得,多则惑”,正如许多富翁的烦恼比常人多一样,一个被过度满足的孩子并不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只有让孩子在平凡的环境以至逆境中成长,培养他们节制和克制的品质,在精神上富足起来,才是对孩子一生最大的裨益。所以,对于中青报调查中“你觉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怎样才算是‘富教育’”的问题,82.6%的人认为应该培养孩子独立、负责的性格,重视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72.9%),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意识(72.7%)。此外还包括:注重孩子的人格教育(71.6%),发掘孩子的个性和特长(66.8%),以身作则(53.8%),让孩子多读书(47.1%)。
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正是我们今天庆祝“六一”节的本真意义。以正确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守“穷”,守物质之穷;让教育变“富”,享精神之富,还孩子一个欢愉的童年空间,唯如此,才能使每一天都融入孩子们健康快乐的童年记忆。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正是我们一直倡导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协力化育孩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