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动态化评价在教学过程的应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本文拟对近几年来国际上渐受重视的游戏化评价和动态化评价方法,在教育过程及探索儿童心理发展潜能上的应用作一初步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一、游戏化评价的意义和优点
传统的书面测验以文字作答为主,测验情境庄严肃穆,容易引起测验焦虑;而且测验内容也多有脱离社会实际,学生要死记硬背很多知识和概念才能应试。特别是对语文程度或语言表达能力较低的儿童来讲,仅靠纸笔测验往往难以获得对他们客观全面的评价。因此,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尤其是采用比较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的活动化、游戏化、情境化的评价方法,便提上议事日程。
所谓游戏化评价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游戏活动,探测儿童心理发展潜能,考核达成预期教育目标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游戏化评价策略源自游戏教学原理、活动课程教学原理、情境化评价理念、表现性评价理念以及强调教学与评价整合的当今改革趋势。游戏化评价方法具有如下一些优点:
其一是,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兴趣、情绪和潜能。游戏化评价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创设最有利于调动学生全身心力量的情境来评价学生,发现与发展学生的天赋潜能。让学生参与游戏,常常使他们感到欣喜若狂、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学生身临游戏化评价情境可减少心理压力与焦虑,提高身心活力。
其二是,可以实现课程与评价的有机整合,使“教、学、评”三者互相促进。游戏化评价既可以成为学科课程教学的一个环节,更可以在实施活动课程中与教学融为一体。通过有趣的、场景鲜明的游戏活动进行教学与评价,能有意识地模糊课程和评价的界限,使评价更有效地融入教学之中。儿童在积极参与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智能光谱”;教育人员、在触及儿童情绪和需要的心理层面上进行教学。
其三是,情境真实,兼顾认知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结果的教学目标。游戏化评价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真实情境,应用游戏活动方式来实施教育评价,游戏活动内容与课程相联系,但情境真实,如学生购物、观察风向、预报天气等活动,皆是真实或仿真的情境。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过程中,尽显他们在认知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结果等多方面的学习表现,因而,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自然、真实和直接。
其四是,提供合作学习和间接学习的活动情境。在游戏化评价中,活动场所是开放的,活动项目是多样的。通常既有个人“闯关”的游戏项目,也有分小组集体“闯关”的游戏项目。这样,在有些项目上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观摩,而在另一些项目上则需要团队合作。从而,在游戏化评价过程中实现了间接学习促进了合作学习。
二、动态化评价的理念、原理及模式
(一)动态化评价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考试评价主要是以心理计量学(psychometric)为塑础而发展起来的,它所提供的是关于学生在单一时间点上的测验表现或成就的相对地位信息,故被称为静态化评价(statice,valuation)。静态化评价虽有诸多优点,但难以对学生的认知历程与学习潜能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评价。随着认知心理学的蓬勃发展,人本主义思想以及现代建构主义思想渐受重视,考试评价的理念及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改变,动态化评价(dynamievaluation)模式应运而生。
动态化评价有两层含义:一是跨越多个时间点观察评估学生的进步与改变情形,了解学生动态认知历程与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和潜能。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产生大量的互动,强调评价与教学结合,实施个体化的诊断评价与教学补救。前者是教师连续应用“前测验——教学介入——后测验”的程序,后者则是经过充分的沟通与互动,持续评价学生教学反应与学习历程,了解学生在教学前后认知能力的发展与改变,了解学生远近不同的学习迁移,进而提供促进学生最佳发展和改变的教学介入与教育干预。所以,动态化评价能够统整教学与评价、兼重历程与结果,可以评估与预测学生最佳的发展水准。
动态化评价的理论基础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发展认知理论。维果茨基从社会文化层面来探讨学习与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社会中介、内化、最近发展区以及鹰架(scaffolding)等概念,对动态化评价的理念与方法有较大的影响。所谓社会中介,乃指社会文化与人际互动对个体认知能力或行为反应的影响,强调学习引导发展的论点,将教学纳入评价情境中,通过评价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采用渐进式的教学介入,唤起最近发展区正在发展的心智功能。所谓内化,系指个体认知能力发展正由他人调适逐渐发展到自我调适的历程。比如,儿童在解决认知问题遇到工作困难时能运用自我中心语言予以口语化的思维,经过逐步发展,即是内化的概念。而内化的概念则衍发了最近发展区的理念及“鹰架”的概念。“最近发展区”意指学生个体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水平线和经过专家指引后或经过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线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个体未采可能的认知发展。此观念引导教师探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着重学生“尚未成熟却正发展的认知能力”。所谓鹰架是指学童或初学者在学习时,经由互动与合作,由有经验的师长、父母或同伴引导无经验的生手自我发展的架构。当生手逐步积累经验、渐能自立时,他人所给予的协助便越来越少,而生手也逐渐进步,不断提高与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犹如建筑时搭鹰架,当建筑完成时,鹰架也逐步予以拆除,展现独立的建筑面貌。
虽然动态化评价的理论基础是维果茨基的社会发展认知理论及相应的概念体系,但在研究与设计动态化评价模式时,学者所强调的理念及侧重点不同,因此就有许多不同的模式。其中:美国心理学家坎佩恩——布朗(J.C.Campione&A.L.Brown)的渐进提示评价模式最受世人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