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调查现象的主要结论

  通过调查数据,展示了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城市中,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基本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两个主要的结论:

  1.个体“择校”行为的累积产生了社会的“负外部性”

  “择校”作为学生从分配的教育机会中逃离,重新寻找新的教育机会的机制,提高了选择者个人的效益,但这种个体行为的累积,却产生了不好的社会效果:社会群体间的分隔,这背离了义务教育的核心价值。这是个体选择行为导致社会代价的最突出表现,经济学中将其称为“负外部性”。“择校”虽然也要付出一定的经济和心理成本,但调查显示对“择校”成本敏感的家长非常少,而收益却非常明显,这个收益既包括子女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包括优质学校学生特质累积产生的、有益于成长的学校环境和交往环境,这些足以补偿择校“成本”。

  2.择校集中体现了公共问题利益冲突、主张分散的特征

  从狭义的角度看,“择校”是个典型的教育问题,更具体一点,是个招生方式的争论。然而,由于它和公众利益休戚相关,“择校”问题逐渐超越教育范畴,成为社会公共政策问题,它所承载的价值也变得日益多元化。

  利益冲突。将“择校”机制纳入招生程序并不具备“帕累托最优”的特质。“选择者”获得的收益,如更友好的校园社会环境、更优质的教育、更佳的交往同伴,往往使得非选择者的受教育状况更差,如低社会声誉、教师士气低落、低期望值、不良伙伴等。

  主张分散。在不同利益的激励下,家长的主张也呈现高度分散的状态,主张“选择”和主张“分配”的家长几乎同样多,根本无法发现其中的“交集”。政府和家长之间的利益差异也日益明显,政府基于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积极推动招生制度改革,而家长,尤其是地级城市的家长,却有着强烈的对考试的偏好。

  3.治理“择校”是三种不同立场间的权衡

  在“择校”问题上,有三个利益主体,分别是学校、家长和政府,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立场和利益。学校往往被认为和政府的立场是一致的,其实,我国教育界有强烈的“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式的“精英教育”倾向,义务教育“普遍、同一、免费”的价值观,虽通过全民动员式的义务教育普及方式引入我国,并没有浸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义务教育价值体系要成为教育机构内在的信仰,还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内化”过程。政府的立场是站在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维护教育机会的公平和社会各个群体间的融合,而家长则天然地只考虑自己子女在未来世界里的竞争性品质的形成,因此,政府的均衡化诉求与家长的竞争性努力是存在矛盾的。治理择校,便成了在三种不同立场间的权衡。

  下一篇:择校现象调查:专家的“次优”政策建议

(0)

相关推荐

  • 上海幼升小择校调查:半数家长会购买学区房

    近日,新闻晨报记者联合育儿网站进行了"上海市择校调查---幼儿园升小学篇"在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家长会为孩子择校.为了让孩子进一所好小学,有近半数的家长会购买学区房,约六 ...

  • 家长对择校的态度

    即使择校会对社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但集体理性并不自然成为个体理性.表现之一就是尽管大众舆论对"择校"深恶痛绝,但当问及"对择校现象的看法"时,有高达74.48% ...

  • 择校现象调查:专家的"次优"政策建议

    负外部性.多重冲突.利益权衡等特征,决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政策仅仅用"就近入学"难以管制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从政策目标上讲,如果完全的 "就近入学"是政策的最优 ...

  • 失衡的校园·择校乱象调查节目实录

    2009年12月21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失衡的校园·择校乱象调查>,以下是节目实录: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 这些年初中生和小学生择校现象越来越普遍,而择校费也是越收越高,并 ...

  • "择校"现象的分布

    "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教育政策,并明确写入<义务教育法>,具有法律依据.在"就近入学"政策框架下,如果某学生就近分配的教育机会质量不好 ...

  • 郑州小学入学报名结束:揭秘择校现象的五大原因

    年龄差3天,报不上名:符合入学各项政策,因在新建小区居住,学校不接收:外来务工人员租房位置特殊,至今不知道该去哪儿上学--上周末,尽管小学生报名工作已按规定时间截止,但仍旧有一大批因各种原因没有报上名 ...

  • 买学区房真能把娃送进名校?"以房择校"需打问号

    购买学区房是否真能把孩子送进名校,以经济实力换取入学机会是否有失公平-- "以房择校"需打问号 今年年初,教育部接连出台两个文件要求做好"就近入学"工作.在优质 ...

  • 教育部治理择校顽疾,前景不容乐观?

    导读:教育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在"十二五"期间仍将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然而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些顽疾也不得不令人深思.譬如择校收费现象,近年不仅没有得到根治,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教育 ...

  • 重点小学择校热问题的剖析探讨

    又到一年入学时,分配的学校离家远.嫌家门口的学校"不好".年龄不够入学标准又不愿意让孩子再晚一年上学--择校已由"初升高"逼紧到"幼升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