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猪流感?如何预防?
什么是猪流感?
猪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猪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几种猪A型流感病毒其中的一种引起,这种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4%),在猪中经常发生,但很少导致猪的死亡。
病毒在猪群中通过气溶胶、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无症状携带病毒的猪也可传播。在温带地区,猪间疫情全年均可发生,但秋冬季节发病较多。许多国家常规给猪群接种疫苗来预防猪流感。
猪流感病毒最常见的是H1N1亚型,但是也存在其他的亚型(如H1N2,H3N1,H3N2)。像感染猪流感病毒一样,猪也能感染禽流感病毒和人类季节性流感病毒。最初曾认为,H3N2猪流感病毒是由人传向猪的。有时,猪能同时感染一种以上的病毒类型,使得这些病毒的基因可以发生重组或重配。这能导致一个流感病毒包含许多来源的基因,称为重组病毒。一般来说,猪流感病毒存在种属特异性、只感染猪,极少传染给人,但有时确实能跨越种群屏障引起人类发病。
本次疫情患者感染的是一种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新毒株,它包含人流感病毒、北美禽流感病毒和北美、欧洲、亚洲三类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这种病毒已被证实经由人际传播,人感染后会出现高烧、精神不振、厌食、咳嗽等症状。科学家指出,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这次新型猪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这次猪流感病毒呈现的另一大特点是对青壮年攻击性强,目前确诊猪流感死者中大多数年龄都在25岁到45岁之间。
不过科学家指出,猪流感病毒可防、可控,现有治疗普通流感病毒的药物对防治这种猪流感病毒同样有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特别指出,人不会因吃猪肉或猪肉产品感染猪流感,猪肉加热到摄氏71度,就能杀死猪流感病毒。
猪流感症状
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猪流感症状:
病理变化猪流行性感冒的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粘稠的液体,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渗出液。胸腔、心包腔蓄积大量混有纤维素的浆液。肺脏的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中间叶、膈叶的背部与基底部,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颜色由红至紫,塌陷、坚实,韧度似皮革,脾脏肿大,颈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多汁。
猪流感症状表现
体温升高到40度以上、精神沉郁、饮食减少、粪便干燥、尿少色浓、常卧地不起、眼结膜潮红、流泪、鼻粘膜充血、有分泌物、咳嗽、打喷嚏等。严重的病猪,四肢瘫软,甚至死亡。少数病猪在体温恢复正常后仍持续性咳嗽。
该病的发病率高,潜伏期为2~7天,病程1周左右。病猪发病初期突然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常横卧在一起,不愿活动,呼吸困难,激烈咳嗽,眼鼻流出黏液。如果在发病期治疗不及时,则易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等,增加猪的病死率。
猪防治猪流感方法
关键是要给猪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在天气突变或湿冷时要注意防寒保暖。
另外,在发病季节不可以从外地引进新猪;凡引进新猪必须隔离饲养,确认无病后再并入原猪群。一旦发生猪流感,首先应供给富含营养的饲料,及时查明病猪与可疑病猪,隔离治疗。猪舍用2%烧碱液消毒,粪便堆积发酵,可添加适量抗菌素或碘胺类药物。
人感染猪流感症状
人感染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猪流感病毒后,会出现类似流感症状,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
此次猪流感美国发现病例的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咳嗽、肌肉痛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墨西哥发现病例还出现眼睛发红、头痛和流涕等症状。
感染猪流感原因
引起猪流感发生和流行的诱发因素很多,大体可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人为因素,二是天气因素,三是环境因素。
夏秋季节是猪流感高发季节,如果防控不好,很可能造成该病大发生。在人际传播时,科学家指出,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这次新型猪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指出,人不会因吃猪肉或猪产品感染猪流感。猪肉加热至71摄氏度,就能杀死猪流感病毒。此次猪流感病毒呈现的一个特点是,对青壮年攻击性强。此前大多数流感的易患人群均为老年人和儿童,而这一次的流感主要攻击人群为青壮年。
如何预防猪流感
在预防方面,现阶段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猪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还可经常用酒精为日常用品消毒等。此外,少在人多的地方“扎堆儿”。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6.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