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择校现象有多普遍?

  择校现象有多普遍?11月9日~10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全国31个省(区、市)14081名公众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多达98.5%的公众表示身边存在择校现象,从幼儿园到高中,择校几乎已无处不在。

  择校的根源:63.9%的人首选“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过大”

  因为“小升初”没有提前准备给孩子择校,北京市海淀区的严女士至今后悔不已。

  “名牌学校也就那么几所,竞争太激烈了。孩子们大多从小学3年级就开始上各种培训班,儿子小学5年级我才听说择校没有‘证书’不行,赶紧给他报了英语培训班,但培训时间太短,考试又太难,没通过。我们后来在网上报了好几所学校,连参加考试的机会都没有,想交择校费都没地方交。”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任宝菊发现,北京地区一般好学校首先看各种竞赛成绩:奥数有“希望杯”、“迎春杯”;作文是“春蕾杯”;英语要通过公共英语二级,人大附中还要求“三一口语”通过7级——大学生都不一定达到的水平。还有就是至少是市级三好学生。

  “市级三好等评优的名额少,大多数孩子只有猛攻竞赛,英语培训班价格一般在1500元~5000元。”任宝菊说,“由于不少培训班可以推荐优秀生源到重点学校去,家长们已经到了少报一个班都不行的程度,交了学费,孩子上不过来,只有考试的时候硬着头皮上。

  家长们把这个现象叫“占坑”。“考过了,也只是有了申请资格,还得通过学校的考试,择校费是必须交的,这么不正常的现象大家好像都习以为常了。”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方平认为,择校的根源是教育资源不均衡。2006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取消重点中学,但实际上大部分优质教育资源还是在向原来的重点中学倾斜,只不过名字换成了“示范学校”。“现在不是‘示范学校’的老师,也很难成为特级教师。”

  调查发现,对于择校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63.9%的人首选“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过大”。

  接下来还包括高考指挥棒导致的必然结果(56.5%),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成绩(55.5%),素质教育政策没落实(48.8%),地方政府对不同学校的经费投入没做到一视同仁(48.6%),就近入学的原则形同虚设(34.0%)等。

  择校危害:72.4%的人首选“给普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孩子的教育经费是我们家最大的开销。”杨女士说,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成长环境,他们从幼儿园就开始择校。当时幼儿园提供的是丰台区教委的银行账号,她一次性交了近4万元“捐助款”。家长都在这么做,孩子学得苦,家长也不堪重负。

  择校造成了什么后果?调查显示,72.4%的人首选“给普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64.8%的人认为“导致一些学校乱收费、高收费”,63.6%的人选择“教育公平被架空”。其他还包括学校之间差距越拉越大(60.7%),助长应试教育势头(46.3%),让好学校陷入权力寻租泥潭(39.7%)等。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郑若玲教授认为,择校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教育不公,有钱有权的家庭不愁择校,普通家庭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少。“择校对孩子的成长也很不利,从小耳濡目染这样的事,他们将来会用怎样的方式为人处世?”

  在任宝菊看来,大部分家长择校是为了“应试”,没想过孩子需要受什么样的教育,高强度的培训让孩子只会考试,只想知道答案,不愿思考,这对他们一生都有害。

  怎样解决择校问题:68.1%的人赞成“彻底取消各种名义的择校费”

  调查中,71.5%的人认为出现普遍择校现象首先应归咎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68.5%的人认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对此负责,40.3%的人认为责任在“学校”,24.8%的人认为“家长”也有责任。

  北京市通州区某中学高老师说,择校费是学校经费的重要来源,通常是先全部交给当地教委,教委再返还一半给学校。她所在的中学只是一所普通中学,但地理位置比较好,每年也有不少择校生。

  “有了择校生,我们的待遇提高了,但择校生进来后也挺让我们头疼,不服管教的,成绩拖后腿的挺多。”高老师也想去好学校工作,“学生习惯好、素质高,教起来省心省力,工资福利高很多。”

  “城乡、地域间的学校差距大,有历史原因,但并不是不能改变。”郑若玲举例“安徽铜陵现象”,当地政府非常注意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资源向弱势学校倾斜,大范围解决了择校问题。她认为,政府如果下决心治理的话,是可以有所作为的。铜陵一位教育官员的话让她记忆犹新:“我们没有做什么,只是遵守了义务教育法。”

  铜陵市第六中学教师章顺达告诉记者,铜陵市的各个中学硬件和老师的工资几乎是一样的,只是学校的招生人数和办学规模有区别。他所在的中学也并非“示范学校”,但老师们聊天时经常会说“我们带出来的小孩绝对不比一中的差”。

  公众期待怎么解决择校问题?此次民调显示,68.1%的人赞成“彻底取消各种名义的择校费”;63.9%的人支持“落实素质教育,改变高考指挥棒局面”;57.7%的人期待“有效实施长期的校长、教师跨校流动政策”;57.7%的人建议“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42.6%的人认为一定要“落实就近入学”;33.0%的人认为应该“扶持民办学校”。

  程方平说,现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均衡教育的总体规划有了,关键要看各地的落实情况。教育均衡也不是要绝对平衡,好的学校毕竟有自己的历史和特色,主要是把薄弱的学校扶持起来。“杜绝择校现象,必将触动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改革要有勇气、耐心和信心。”

(0)

相关推荐

  • 择校现象调查显示:择校给普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家长们一般都在孩子上大班前就选定小学了,我们不算早."儿子还在上幼儿园中班,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杨海玲和先生已在四处打听各小学的情况."附近没有好的小学,肯定得择校.大家 ...

  • 择校现象大家谈 绕不过去的现实问题

    200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大中城市学生择校现象依然突出.以北京市为例,有的学校收取择校费高达3万元甚至更多.目前,择校现象已经从高中.小学蔓延到幼儿园.高额的择校费严重危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择校费虽 ...

  • 北京中小学择校情况调查:择校费平均超两万元

    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对北京市中小学择校情况进行的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本市中小学生择校行为主要发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其中又以初中最为突出,其次是高中:择校的平均费用超过2万 ...

  • 郑州小学入学报名结束:揭秘择校现象的五大原因

    年龄差3天,报不上名:符合入学各项政策,因在新建小区居住,学校不接收:外来务工人员租房位置特殊,至今不知道该去哪儿上学--上周末,尽管小学生报名工作已按规定时间截止,但仍旧有一大批因各种原因没有报上名 ...

  • 择校现象调查:专家的"次优"政策建议

    负外部性.多重冲突.利益权衡等特征,决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政策仅仅用"就近入学"难以管制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从政策目标上讲,如果完全的 "就近入学"是政策的最优 ...

  • "择校"现象的分布

    "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教育政策,并明确写入<义务教育法>,具有法律依据.在"就近入学"政策框架下,如果某学生就近分配的教育机会质量不好 ...

  • 择校调查现象的主要结论

    通过调查数据,展示了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城市中,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基本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两个主要的结论: 1.个体"择校"行为的累积产生了社会的" ...

  • 失衡的校园·择校乱象调查节目实录

    2009年12月21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失衡的校园·择校乱象调查>,以下是节目实录: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 这些年初中生和小学生择校现象越来越普遍,而择校费也是越收越高,并 ...

  • 择校给家庭带来沉重压力"教育公平"任重而道远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数千年前发生的"孟母三迁",就一直被引以为傲,所以几千年后的今天,孟母的行为正在越来越多城市居民身上重演,也是很好理解的. 唯一的问题是,在社会已经发展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