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责备孩子 孩子只是父母的镜子

  孩子是父母精血的结晶,从生命之初,就自然承继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特征,无论是身形外貌还是性情禀赋,从孩子身上总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更是对其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人,也是他们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孩子在许多方面都在遗传或复制父母的特征,就像面对一面镜子,父母每做出一个动作,孩子总能反射出这个动作的影像。所以,不要责备孩子,孩子只是父母的镜子。

  父母爱运动,孩子必定体力充沛、爱探索;父母性情温和,孩子必定情绪稳定、容易相处;父母较少挑剔,孩子必定宽容有度、不易抱怨。同样的,一个孩子性情急躁喜欢对抗,很可能是因为父母一方遇事缺乏耐心、不冷静;孩子自卑的背后,也一定有位自我价值感低下,不得不靠指责、批评别人获取心理补偿的爸爸或妈妈。

  孩子有缺点,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当你站在镜子面前,发现自己脸上有灰,会马上用纸擦脸而不是擦镜子。但在生活中,父母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却很少会积极自省。大多数父母仍愿意扮演“教育者”的身份,把成长的“自主性”交到孩子手里,出现问题,才用批评教育的方式希望为他们指出正途。这一方面是因为逃避和推托的确比承担责任更容易,另一方面相对于自我成长,父母对教育孩子更感兴趣,这就阻碍了父母对自身问题的体察和认识。所以,当父母再为孩子出现的各种状况束手无策时,有必要静下心来跟自己对话: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我在某些方面对他造成了影响?

  谨言慎行,不如完善自我。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父母谨言慎行,处处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自然会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益。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教育孩子提供一个复制的样本,而非自我要求,便又走上了歧途。孩子复制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言行举止,更重要的是这些言行背后的心境、态度、思维、品格。意识层面的言行,不足以掩饰潜意识层面的实质内容,在孩子面前惺惺作态是没用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洞察父母的真实想法。而做父母很重要的一个境界是,既能够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也明白“我是谁”比要求孩子“成为谁”更重要。一位对自我要求较高的家长,真正在意的是自我完善,而非教育孩子。

(0)

相关推荐

  • 怎样让孩子喜欢跟父母多说话

    怎样让孩子喜欢跟父母多说话第一个秘诀: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 ...

  • 做凡事都和孩子商量的父母

    父母凡事和孩子商量,孩子就会愿意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这样形成的亲子关系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协商能够让人感觉到受尊重.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受尊重的需要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无法获得满足 ...

  • 孩子不与父母分床睡有害吗?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幼儿适时和父母分床,对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促进其心理成熟,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国家以前不太重视孩子和父母分床,也由于当时住房条件的缘故,一般孩子都和大人挤在一张床上,有的 ...

  • 孩子入园后,父母要讲究教育技巧

    忙活了好几个月的父母们,终于把孩子送进了称心如意的幼儿园.许多父母松了一口气,总算万事大吉了!以后孩子咋样就看幼儿园老师的了.殊不知这时的孩子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更需要父母的关注.扶持. 年幼儿童习 ...

  • 四种方法让孩子学会孝顺父母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 ...

  • 让孩子养成与父母交流的习惯

    进入幼儿园可以算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孩子离开母亲的第一步.从那一刻起,孩子就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要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单靠早期家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刚刚走进社会的阶段,家长必须 ...

  • 孩子参加兴趣班,父母应避免四大误区

    宝宝入园后,大多数父母都会给孩子报这个那个的兴趣班,希望借此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确实,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学些东西有好处,但望子成龙的心态有时又让父母不免走入另一个误区.静下心来想想,你已经或正在 ...

  • 孩子太依赖父母怎么办?

    宝贝依赖行为4危害 1.影响宝贝的智能发育 宝贝的依赖行为如果不能得到纠正,将来就不仅仅是依赖父母这么简单的事情.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有人代劳,宝贝就不需要做,不需要说,不需要思考,时间长了,语言能力.行 ...

  • 成为孩子的好父母

    在平常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许多父母都希望有一个友好的相处过程,也希望自己是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好妈妈,也希望自己能做称职的父母,但却往往忽略了许多基本的要件,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a.了解孩子是十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