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一针清醒剂
“5-6岁学龄前儿童,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懂得10以内的加减运算即可”,这是近日教育部公布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中的规定。这一规定是不是把标准定得过低,孩子们学的知识会不会太浅了?围绕类似的疑问,媒体发动探讨,家长表示焦虑,老师表示认可。
其实把关注点局限于知识学习的深度,这一事实本身就显示了成人世界的偏见。以上规定,只是《指南》中关于“数学认知”的部分,关于孩子的身高、体重、睡眠时间、力量和耐力、生活自理等方面,《指南》都规定了标准值。难道所有这些方面,都不如认字识数值得关注?
先成人,后成才。尽管老话听得耳朵长茧,支配家长行为的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技能。据说非如此便要“输在起跑线上”。那么请问,起跑线在哪里?是幼儿园还是胎教阶段?再往上追溯,恐怕所有家长都得是“高帅富”“白富美”才能让孩子在出生前占得先机。
即便提前学习可以让孩子 “小时了了”,但不顾客观规律的拔苗助长大多也只能落得“大未必佳”的下场。况且,对孩子来说,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是更为重要的成长内容。不满足于竞争性环境的家长们已经在努力开辟新路,“在家上学”就是另一种教育模式,尽管效果还有待观察,毕竟有了另一种可能。
在“幼儿园小学化”日益普遍、“幼小衔接班”接近泛滥的当下,《指南》的出台无异于一针清醒剂,它提醒人们,为了孩子,还有很多重要的事值得去做。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高考上大学……这些固然是重要的事,但并不是唯一。
万事的去和来,都有它的时间。顺势而为才可事半功倍。也许对于家长来说,也需要抬起头,望一望远方;弯下腰,问一问孩子:宝贝,你快乐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