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行为发展和领土观

  领土观

  我前面已经说了,我们对领土的态度是与生俱来的。孩子所捍卫的第一块领土当然是他自己的身体。任何人违背我的意愿而侵犯我的身体都会激起我的攻击性。母亲硬要把调羹塞到孩子的嘴里,他会把头别开,然后用手挡开调羹。孩子希望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这件违背他意愿的事儿,如果这不起作用,会引发他的攻击性。他是在捍卫自己的领土。在我的记忆中,如果洋娃娃或者某个人靠得太近,超过了我孩子认可的领土警戒线,或者他们出现得太突然,他还不能适应这个新的距离,他的反应就会带有攻击性。这种把身体作为自己的领土来捍卫,在孩子身上主要是针对违背他们意愿硬要让他们吃饭,而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点在男女关系上也极为重要。因为女人不能容忍男人对她的侵犯。只有当她同意,当她做好准备时,这才不构成强奸。

  对于儿童的这种领土意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强迫孩子吃饭,等同于强奸。孩子明确地表明了他的态度。他推开调羹,别开头,用舌头挡住食物并把它吐出来。人们强迫孩子吃饭,会使孩子养成糟糕的吃饭习惯。

  孩子推开不想要的东西,长大以后,当自己无法摆脱引起攻击性的原因时,就会进一步发展为扔东西。这时在向自己和别人显示,那些让我们觉得心烦和压抑的东西会被丢掉,这在孩子身上早就出现了。

  恐惧和不安会引起腹泻并且被吓得尿裤子。呕吐也属于这一类型。身体试图摆脱一些东西,试图摆脱不快的情绪。由于他无法摆脱一个抽象的东西,因此只能从生理层面上来代替。

  这种现象往往和恐惧以及攻击有关,但也不排除其它原因。

  比如说,哄孩子上床却不顾他的反对把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没有人回应他的眼泪。不可避免的,孩子会因此产生攻击性。他一个人在一间黑暗的房间里,往往会产生恐惧。正在长牙的孩子会比其他人更为脆弱(他们的免疫系统也是如此)。他们经常感到很孤单,他们需要父母的怀抱。如果这个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会感到恐惧,而由于恐惧常常会导致腹泻。

  等级和地位

  儿童很早就学会了为自己在团体、在社会上的地位而奋斗。大概从幼儿园起,儿童需要在相互之间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捍卫自己在团体中的领导或支配者的角色,这可能起源于家里特定的等级顺序。儿童毫无疑问会争取成为领导者,想要支配这个团体。要想获得这种梦寐以求的地位,最重要的是使用身体的力量。年纪较大的、强壮的儿童会运用武力达到他们的要求。他让其他儿童明白自己的处境,并且威胁他们,从“恶狠狠”的眼神到最严厉的威胁—忽视他的存在,或者把他从其团体中清除出去。儿童试图通过体型和力量来展示自己在这个团体里的支配地位,可惜的是他必须不断地证明自己的力量。在他们的团体中充满了冲突和斗争。他必须始终展现出自己的强大。

  这种支配关系男孩比女孩表现得更为明显。当然女孩对权力也会有要求,也有权力之争,但它的形式与男孩完全不同,也不会像男孩表现得那么明显。至于这究竟是社会还是生物特征造成的,现在还尚无定论。

  可以这样概括地说,在女孩之间情形完全不同,她们不会像同龄的男孩那么自高自大。在精细运动上,她们更胜一筹。这就是说,女孩更早地学会画画,更早地学会做手工,这些都要求精细运动能力。男孩在粗大运动上较早地被激活,因此他们在运动方面占优势,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具有男孩特征的女孩和具有女孩特征的男孩。雌激素和雄激素并非一定处于通常的平衡状态。如果男孩具有较多的雌激素,他会倾向于具有更多的女孩特征,反之亦然。这与性别无关,也不存在所谓的同性恋倾向,这里讨论的是特定性别特征,即儿童期性别特征的发展,这也可能是由激素所决定的。

  女孩的精细运动较早得到发展,这在绘画、写字、制图方面得到了体现。在拼图游戏中,女孩也比男孩掌握得更早。这种发展的情况也决定了传统的、被视为女性工作的手工活儿的出现,比如缝纫、钩织、编织。女孩比男孩更善于发现一些特定的规律,在活动实施时也不会像他们一样大喊大叫。男孩们非常喧闹,他们毫不隐讳地表达自己想要领导这个团体的愿望。力量往往在打架中得到充分表现,这种力量的展示总是和能力的比较有关。此时他们宣称:我跑得更快;我爬得更高,等等。这种为取得支配地位而做出的努力决定了孩子在该团体中的地位。

  父母常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把孩子从这种争论中叫出来,因为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这种竞争的重要性。这可能会干扰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这时,孩子会对父母表现出攻击行为,因为他们打断了他的目的性行动,并且阻碍他在团体中争取到一个合适的地位。

  除了展现身体力量之外,还有一种能在团体中获得更高等级的因素,那就是速度,尤其是快速的理解能力,即创造力,这是使其在团体中的优势不可替代的必要条件。谁能够针对新的游戏、新的游戏团体给出建议,他就能够处于团体的上层。儿童用他的奇思妙想来吸引团体的注意力,并且通过这种方法成功地达到等级的顶端。这种创造性还表现在他是否能用自己的热情来感染整个团体,他是否能让大家沿着他的思路加入到他的游戏中来。那些不甘于人后的儿童可能不想参与到他的同伴的创造性活动中,一般他们会抵制竞争对手。于是他们另立山头。这样就产生了争斗的格局,后来演变成为两个团体之间的斗争。往往在一个团体中一部分孩子坚持以力量去征服,而另一部分更偏爱用脑力。那些机灵鬼常常会离开那些强壮的孩子,去另创一片天地。这样就形成了两片领土。

(0)

相关推荐

  • 音乐教育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导读:音乐教育对幼儿全身心地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在音乐活动中,可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积极思维能力.生活的好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力争把每一节音乐课上好, ...

  • 新课程改革下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实践的

    导读:信息社会的个性化教育要求幼儿教师能够根据儿童不同的个性特点.认知类型.认知风格和学习进度等进行"对症下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儿童都能 ...

  • 发挥民间艺术教育环境的作用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因此,我园在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教育过程中,就 ...

  • 充分利用讲故事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导读:幼儿的语言能力,包括准确清晰的发音,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正确连贯地口头表达三个方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讲故事对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重要. 幼儿的语言能力,包括准确清晰的发音,掌握一 ...

  • 浅谈幼儿的语言发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未来社会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要求人人都要具备相当水平的说话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培养.那么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呢? 首先,我认为应该为孩子创设有利的语言环境.比如,多带孩 ...

  • 在猜想环节中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时代,为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从幼儿开始抓起.如何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呢?<纲要>突出强调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萌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发展幼儿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 ...

  • 尊重.理解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在传统幼儿教育中,教师是教育方案的设计者.执行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是幼儿生活的看护者:是幼儿行动的指挥者.幼儿往往是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这样的教育形式,虽然也能使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懂得一些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