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对幼儿进行有效心理健康教育

  2001年7月2日,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正式颁布并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近五年来,广大幼教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在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然而,幼儿现代化教育在我国毕竟起步较晚,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根深蒂固,思想观念的陈旧仍是阻碍我国当前幼教改革的首要问题,针对此现状,本人根据自己几年来在幼教工作中积累的一些认识,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是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纲要》中明确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近几年来,虽然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所深入,但由于我国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完善,人们对正确的幼儿健康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生理健康,即人的任何生理机能均正常,无病症;二是指人的心理健康。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儿童出生后,第四年到第六年是儿童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鼓励儿童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就有助于培养其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反之,儿童就会出现缺乏自信心、暴力倾向、自恋等心理畸型。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直至《纲要》颁布两年多后的今天,幼儿教师的头脑中仍残留着许多落后的教育观念。幼儿教育的主体地位仍没得到充分的体现,偏重知识灌输,喜欢孩子的循规导矩,习惯于对幼儿发号施令,不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的幼儿教师仍不乏其人,幼儿健康的心理也因此遭到严重歪曲和扼杀。

  我认为,正确的健康观念必须包涵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并重观念

  当前由于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等众多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幼儿身体的发育也出现了新的不良现象。因此,在今后的幼儿健康教育研究中即要防止单纯重视幼儿身体健康,也要防止片面的强调幼儿的心理健康,顾此失彼的后果必然与身心并重的初衷背道而驰,也必然造成幼儿成长、发育及成熟的障碍。只有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能得到重视,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最终才能培养出身心两健的孩子。

  (二)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观念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用为一个独立的人,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幼儿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其权利和地位,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而有的教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总是喜欢拿一些成人化的纪律、规则要求孩子,幼儿一旦犯了过错,便严厉批评,甚至编造一些设想吓唬孩子,象“老师不喜欢你了”、“告诉你妈妈”、“爸爸会打你”等等,造成幼儿产生畏惧心理,不敢接近教师或其他小朋友,久而久之,便产生孤僻心理,从而对自身的价值认识失去信心。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每一个人,包括幼儿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因此,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与幼儿平视地“对话”,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让幼儿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充分相信自身存在的价值。

  (三)是幼儿心理的个性差异观念

  作为个性心理特征的气质和性格,在每个幼儿身上表现的表征都不一样。有的调皮好动;有的有暴力倾向,喜欢攻击别人;有的活动开朗、有的胆小怕事;有的沉默寡言、有的能说会道等等。当然这即有遗传因素,也和环境、父母的行为影响、言传身教等诸多因素有关,如果我们能以理智的心态,对幼儿的这些表现进行积极引导,保留其良好的方面,疏导其不利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方面,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是幼儿健康心理的主动发展观念

  《纲要》提出:“即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渡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自理、自立的尝试。”幼儿比成人更需要得到及时地帮助,更需要健康成长的环境的特点确定了健康促进的必要性,幼儿身心的可塑性则提供了健康促进的现实性,幼儿的健康促进并不意味着拔苗助长,无论是进行幼儿健康教育还是试图改善幼儿的周围环境,制定卫生保健法规等都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否则不仅不能促进健康,而且还会有损健康。为了促进幼儿健康,成人理所当然要予以健康指导,但健康的幼儿能够自助,健康促进也需要幼儿为所能及的主动参与,尽管幼儿被期待着尽快建立各种健康行为,但并非被强加众多的行为规范,而是主动积极地发挥健康潜能,为此,健康知识的传播着眼于幼儿的内化程度,健康态度的培养着眼于幼儿的情感体验,健康行为的形成着眼于幼儿的自觉自动,任何时候的健康教育都不能违背幼儿的意愿,否则幼儿健康只能成为幻想。

  二是如何能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热爱幼儿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沐浴于爱的甘霖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也才能适应幼儿园环境,学会与同伴、教师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幼儿总是先感受到成人对自己的爱,进而发展到爱自己、爱周围的人。如果教师不爱幼儿,幼儿就无法适应冷漠的幼儿园环境与温馨的家庭环境间的巨大反差,就会怕上幼儿园、怕老师,患“幼儿园恐惧症”;如果教师对幼儿的爱不公平,只偏爱那些聪明、漂亮或老实听话的孩子,那些有创见、爱动脑动手的幼儿就会受到压抑,相貌、智力平平的幼儿就会感到自卑。因而,教师要力求做到充满热情地去爱每一个幼儿。

  (二)尊重幼儿

  尊重幼儿,主要表现在要平等、民主地对待幼儿,尊重幼儿发展的积极因素,让幼儿主动地发展。

  幼儿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教师要尊重其权利和地位,平等、民主地对待幼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却往往以长者自居,要幼儿听命于自己,凡违反自己命令的幼儿往往被视为“调皮捣蛋”、“不听话”,随之而来的便是批评甚至惩罚。如:“不听话”的孩子被斥责、罚站,或不准参加游戏;不遵守纪律的孩子不给点心吃,让他看着别人吃……其实,幼儿出现“对抗”行为一定事出有因,且这正是其独立意识和自主性萌发的表现,因而遇到冲突,教师要先究其原因,再作处理。教师要善于作自我反省,而不能只从孩子身上找问题。因为有时恰恰是自己的教育行为不当而导致冲突。“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的陈旧观念一定要剔除。

  幼儿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的潜能,他们总是主动地与周围世界发生互动的,因而教师要尊重其发展的积极因素,给予其充分活动和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可许多教师仍满足于灌输,把对幼儿知识、技能的传授看成唯一的教育目标,幼儿在“满堂灌”的教育中渐渐丧失了主动性,并且畸形发展。这种现象必须加以改变。

  (三)了解幼儿

  一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并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来施教。比如,幼儿往往会将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想象当作现实,如果教师不了解这点,就会认为孩子是在撒谎,就会批评甚至讥笑幼儿,这么将严重地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和与教师交流的愿望。如果教师不顾幼儿坚持性差、好动这一特点,就会批评孩子“猴子屁股坐不住”、“动手动脚”等。其实,幼儿阶段的基本活动和学习方式是游戏,教师要求幼儿长期静坐和进行正规学习恰恰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教师要不断了解幼儿阶段的特点,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使之科学化。

  (四)鼓励幼儿

  幼儿还未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往往要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教师可以算得上是幼儿心目中最富有权威的人了。所以教师的评价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教师以正面教育为主,能关注到幼儿的点滴进步并予以肯定,幼儿就会感受到自己是被教师关心的,而且是能干的,只要自己有进步,老师总会很高兴,从而进一步引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使之能够轻松愉快、自信地去学习。如果教师总是将目光盯在幼儿的缺点上,幼儿往往会灰心丧气、自卑、怕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从而严重地影响其心理健康。

  每个幼儿的天赋、爱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因材施教。要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进步,而不能整齐划一地要求幼儿。评价中要注意对幼儿进行纵向比较。否则,发展基础较差的幼儿就很难树立自信心。况且,幼儿是一个发展中的整体,幼儿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要从幼儿的整体发展来看待对幼儿的教育,不能因某一幼儿的某些方面发展较差就对其失去信心,要能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引导。

  (五)参与并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幼儿对幼儿园的适应和喜爱是从其接触的教师、同伴群体开始的。因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并在园内心情愉快地学习、发展。

  幼儿喜欢那些能与之平等相处的、能给他热情鼓励的、亲切友善的成人。因此,以上提及的几点正是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所必须做到的。具有长期的、重大的影响。在同伴群体中受欢迎的幼儿会有安全感、归属感,反之,被排斥的幼儿和被忽视的幼儿会产生孤独感、自卑感。现在,幼儿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其社会性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想对幼儿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能在工作实践中创造性的去运用,力争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设置一片灿烂的晴空。

(0)

相关推荐

  •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学习"是中国的父母面对孩子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之一,这个词往往在孩子5岁以后开始逐渐成为父母与孩子永远沟通不完的主题. 而如今,我们又在学前父母面前谈学习,很 ...

  • 创设良好心理环境塑造幼儿健康心理--心理疾病幼儿健康心理的塑造与反思

    长泰岩溪中心幼儿园 杨明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指导要点明确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但由于当前 ...

  •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所谓健康心理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控制 ...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人类进入21世纪,健康的儿童将是21世纪的宝贵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 ...

  •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纲要明确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即"身心并重",认为身 ...

  • 关注幼儿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导读:近几年来,人们已经发现,不能只重视研究学前儿童的认识发展问题,应该重视学前儿童情绪状况.那么,我们该如何关注幼儿的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呢? 浙江嘉兴市文昌路幼儿园万舟分园:王家英 在198 ...

  • 如何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上)

    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幼儿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同时,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要全面认识幼儿素质教育的结构,明确幼儿素质教育提高的核心和根本是心理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就要普及和 ...

  • 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有效渗透

    据心理学家分析,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在生活的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心理压力.据权威的资料显示,我国约有1600万人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每年有超过20万人自杀,仅2003年一年从南京长江大 ...

  • 浅谈怎样发展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导读: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尤其是那些自信心较弱的幼儿,要对他们更要耐心细致地教育,使他们一点一点的增强自信心. 我国社会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家庭结构与养育方式的改变,生活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