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十几年来,中国家长似乎没人不知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教育口号,这句话也确实诱惑了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从小奋战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导致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不是在兴趣班就是在去兴趣班的路上”。现在,大家把这句话视为让人误入家庭教育歧途的始作俑者,恰恰折射出对孩子成长与教育的一些基本认识的缺失。

父母如何认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实是父母自身

我一直认为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教育要从小抓起,要特别重视孩子0至6岁甚至0至3岁的教育,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视了。如果从这样的一个角度认知,这句话就没有值得批判的: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出生的那一天抓起。一句话如何能掀起滔天巨浪?关键在于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认识,对“输”和“起跑线”这两个关键词有不同的认识。我们只有认识了什么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什么是“输”或者“赢”,才能对孩子的教育少一点焦虑,多一份理性。

最近,中国教育报围绕着对这一教育口号的认识和相关问题,在微信公众平台对家长发起调查,短短的两天时间有3000余名家长参与。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认识还是存在着差异的。

“您认同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吗”,有19%的家长表示认同,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孩子从小就该努力竞争;有29.2%的家长比较认同,认为社会竞争十分普遍,但高中甚至大学才是竞争的起跑线;有51.8%的家长不认同,认为孩子按自己的发展成长就好,不需要参与竞争。

“您认为哪里是孩子的‘起跑线’”,23.6%的家长认为是孩子出生的那一天;6.2%的家长认为是幼儿园入园;13.2%的家长认为是小学入学;17.5%的家长认为是中学以后;39.5%的家长认为没有“起跑线”。

“您认为人生跑道的终点目标是什么”,8.3%的家长认为是有地位,出人头地;2.9%的家长认为能赚钱,比身边大部分人有钱;88.8%家长认为是做幸福的普通人。

“您对‘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怎么理解的”,4.7%认为人生是一场竞争,孩子从小在各方面就应该比别的小孩发展得好;3.4%认为孩子从小就要注重学习各种知识、发展智力,早识字、早会算术,才能不落后;91.9%认为父母要从孩子小时候就注意教育,但不是把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调查的这个样本都是对家庭教育非常关注、特别热爱学习的家长群体,并不代表中国家长的总体情况。尽管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上述4个问题的看法大家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上述4个问题其实反映的是家长的育儿观,其中最根本的是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怎样认知孩子的成长。而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认知会导致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教育行为的巨大差异。一个把孩子的成长当成一场竞争的家长,就会从孩子一出生就陷入焦虑之中,盲目地让孩子学这学那。

在我们的调研中,还有一个问题是“对于孩子的成长,您认为父母重点努力应该是哪个方面”,答案有3个,一是做足够的经济投资,尽量不让自家孩子的条件比同龄人差;二是尽力找社会上最好的资源、最好的辅导培养方式,尽量让孩子多才多艺、优秀出众;三是陪伴孩子成长,和孩子做知心朋友,引导其健康成长。家长育儿观的不同导致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认识也不一样。父母们一定要知道的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实是父母自身。

父母应该如何认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父母正确的育儿观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

更要关注到孩子除学习以外的广阔发展领域

“正本”必须“溯源”,只有大家对“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及相关问题有一个统一认识,形成正确的育儿观,才能使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朝着理想的终点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才是孩子成长的真正起跑线。

人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点,其实最根本的是想让孩子“赢在终点”。从调查可知,父母对孩子人生的终点目标是有不同看法的。一个真正的人生大赢家最重要的是什么?应该是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我们可以追求出人头地、追求获取更多的金钱,但如果这些是以牺牲幸福为代价,这样的人生就没有意义。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幸福生活的人。

父母应该如何认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什么样的人生会更幸福?那就要让自己拥有幸福的能力。从心理学大量的研究成果看,一个幸福的人必须具有以下重要的能力或品质:正确认知自我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体察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抗拒挫折的能力等。我们把这些能力称之“情绪智力”或“社会情绪能力”。这些能力比传统智力更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而这些能力是个体从一出生就要关注和培养的。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有起跑线还真是可以从孩子一出生就算起,但我们的许多家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却将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和智力的培养当成是教育的重点。

本次调查中还有一个问题是“您希望孩子在班级中的名次”,答案是第1名占2.2%;前3名占9.3%;前10名占36.5%;中等以上占43.1%;无所谓占8.9%。家长希望孩子成绩在前10名以前的,几乎占到一半。

我们在其他地区的大样本调查结果发现,父母对孩子成绩的期望要比现在这个样本高出许多。另外一个相关的问题是“以下是孩子成长需要关注的一些方面,您最关注的前3项是什么”,让家长从身体健康、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同伴交往、兴趣爱好、情绪状况、生活习惯、学习态度中选3项。我们曾在全国不同地区调查过,发现不同地区的结果大同小异,家长最关注的前3项基本都是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和身体健康。其中关注度最高的学习成绩在不同地区的选择比例高达70%至90%,而关注孩子同伴交往的家长仅占10%左右,对兴趣爱好、情绪状况等的关注比例甚至更低。

知识的学习对孩子固然重要,但许多知识的学习是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后开始的。许多孩子在0至6岁超前学会的知识,到了认知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不用那么费劲。同时在孩子入学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既各有侧重又要互相配合,家庭教育更要关注到孩子除学习以外的广阔发展领域。

我们还要认识到孩子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孩子都有其成长的轨迹,都有其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从这个意义上看,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起跑线。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场战争,是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优于故我、胜于昨日”。人的一生都会参与竞争,而只有每个人做好自己,才可能正确面对竞争、有能力跟别人竞争。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人的比较对象还是自己。而0至18岁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家长不要被这一阶段孩子暂时的、表面的竞争胜利所迷惑,只有从孩子一生成长的角度出发教育和培养,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孩子才能赢在终点。

读懂孩子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遵循规律科学养育,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之所以说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除了父母的育儿观外,家长还要读懂孩子、科学育儿。家长要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需要发展的重要能力,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进行科学养育,同时还要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2013年年底,某市对100名中小学生和100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4%的孩子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而60%的家长却认为自己了解孩子;25%的孩子说自己很孤独,而86%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孤独;如果有心事,78%的孩子选择向朋友和同学诉说,仅8个孩子会选择对父母说;90%的孩子希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而半数家长平均每天陪孩子的时间不到3小时;54%的孩子最渴望父母的陪伴,而43%的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40%的家长最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仅13%的父母最关心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从上述调查可见,孩子的想法和家长的想法有很多的不一致。我们总认为自己是爱孩子、关心孩子的,但孩子是否真的感受到了你的爱和关心呢?家长“自作多情”、“自以为是”的爱,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吗?如果父母能真正从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孩子才能不输在起跑线。

我们最近在北京做了一次调查,针对2596个初中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研究父母自身报告的父母拒绝与孩子感知到的父母拒绝之间的差异。父母拒绝是父母教养方式的一种,主要指父母不关心子女,对子女的行为不重视,对子女持有批评、否定的态度。结果发现从总体上说,孩子感知到的父母拒绝都要显著高于家长报告的父母拒绝。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离婚家庭孩子感知到的父母拒绝,与家长报告的父母拒绝基本一致。这说明只有离婚的父母才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拒绝。如果说所有的家庭要以离婚为代价,才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不良教养行为,同时还很难去弥补,那就太可悲了。

读懂孩子是父母教养子女的必修课。我们要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行为,但这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要透过孩子的行为了解深藏于内心的想法和需求,理解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值得欣喜的是,中国的父母们正在行动和改变。这次的调研非常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本次调研我们同样调查了这个问题:“以下是孩子成长需要关注的一些方面,您最关注的前3项是什么?”结果让我们非常意外也很振奋:关注比例最高的是身体健康(96.1%)、思想品德(62.8%)和生活习惯(45.0%),而选择情绪状态、兴趣爱好和同伴交往的家长分别占41.2%、29.8%和28.2%,前3项中选最关注学习成绩的只占到13.3%。另外,和孩子的关系有54.9%的家长认为非常亲密,有35.1%的人认为比较亲密,而选一般亲密、不太亲密、非常不亲密3项加起来的家长不到10%。

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重点努力的方面,有92.6%的家长认为是陪伴孩子成长、和孩子做朋友、引导其健康成长。这些家长是我们中国家庭教育正在改变的最好例子和佐证。他们已经开始放弃功利主义的育儿观,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用更科学和人性的方式教育孩子。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就会实践“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真正内涵。我们才能对孩子的教育从孩子生命的全程出发,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基,让孩子在成为一名合格公民时能“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

(0)

相关推荐

  • 德国幼儿教育值得深思: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九个头条网讯 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德国小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英语3年级才开始学习:小学4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以后能上大学的文理 ...

  • 小学教材不统一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调查发现,深圳不同区域的小学所用的教材并不相同,很多家长对此反应强烈,他们认为教材上的差异或者所选用教材不尽如人意,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深圳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上,政协委 ...

  • 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大家经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大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采用的行为,却不仅仅只有一种,而其中,有的行为是对的,有的行为可能是错的,错误的行为,会导致实现不了这个目标,甚至于让一些家长对这个目标 ...

  • 学龄前儿童要不要学拼音? 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上小学前,究竟要不要先学拼音?针对这个问题,上海市教委和一些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的家长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市教委力主小学"零起点"教学,也就是说不需要孩子在入学前有多少语文知识储备 ...

  • 孩子你慢慢来,别怕"输在起跑线上"!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别 ...

  • 学区房:"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豪赌?

    眼下,那些买下学区房.为孩子铺了条"曲线进名校"之路的家长,盼来了"收获期"--当初投资上百万元,现在总算有望圆梦!但是且慢激动,已经有消息传出:一些学生因为& ...

  • 不输在起跑线上,更别毁在起跑线上

    [事件] 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规范办幼儿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幼儿园(含学前班)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 ...

  • 早教真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

    孩子刚会说话就开始学习认字.听英语.背九九乘法表--不少家长怀揣"赢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想方设法让孩子在学龄前多学知识.但在市人大代表.中华路小学教师黄兰看来,过度早教并不能让孩子 ...

  • 亲子阅读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阅读对孩子助益良多,最重要的是它本身所带来的喜悦及满足.阅读是件快乐的事,更是件好事,只要父母善加引导,书和阅读就会成为孩子一辈子的好朋友. 聪聪是小朋友圈中的书虫,清晨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图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