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营养需求
孕妇营养需求:
1.热能:WHO建议,妊娠早期(头3个月)每天增加603kJ(150kcal),中期以后(后6个月)则每天增加1470kJ(350kcal)。我国建议为,除按劳动强度供给所需的热能外,每天另多增加1260kJ(310kcal);
2.蛋白质:人体肌肉、血液、皮肤、毛发、骨骼等组织的组成均需蛋白质,妊娠期体内个器官和组织中的蛋白质代谢较为旺盛,蛋白质的消耗增多,孕妇本身组织增长与胎儿生长发育均需从食物中获得蛋白质来补充。孕妇蛋白质摄入量适当,婴儿的身高就长;蛋白质不足不仅使婴儿形体小,而且出生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孕妇蛋白质需要1.25g/kg体重才能保持氮平衡,如胎儿生长时蛋白质不足,出生时机体组织细胞数就会减少,特别是脑细胞发育较快,如受损害将是不可逆的。
母体除了通过胎盘向胎儿供给氨基酸外,许多大分子蛋白质,如抗体亦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对母体曾接触过的抗原有被动免疫能力。国内建议对孕妇的蛋白质供给量为妊娠早期每天增加15g,妊娠晚期每天增加25g。一般轻体力劳动的妇女每天需要蛋白质65g,故妊娠中期时需要80g,妊娠晚期需要90g。
3.脂肪:胎儿发育过程中孕妇需摄入适量的脂肪,对胎儿发育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有帮助,如缺少一定量的必需脂肪酸,可推迟胎儿脑细胞的分裂增殖,脂肪还对促进乳汁分泌有利。妊娠全过程孕妇需增加脂肪2000~4000g,故孕妇每天应补充适量的脂肪,每天约60~70g,其中必需脂肪酸3~6g,植物油中必需脂肪酸占40%,每天摄入7.5~15g植物油即可满足所需的必需脂肪酸。妊娠期贮存的脂肪,可作为缺乏时的补充,并防止母体组织的分解代谢,妊娠期间增加的脂肪,足以为哺乳期提供4个月的每天额外需要的300kcal必需脂肪酸热能。胎儿的脂肪在20周时仅占体重的0.5%,28周增加为3.5%,34周为7.5%,出生时达16%,胎儿的脂肪由葡萄糖合成,母亲仅向胎儿提供必需脂肪酸;
4.碳水化合物:胎儿耗用母体的葡萄糖较多,母体常需氧化脂肪来供给热能,氧化不全可产生酮体,故孕妇饥饿时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食物中某些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海藻、多糖等都可以增加肠蠕动,吸收肠道水分以防止便秘。单糖类,如葡萄糖、果糖存在于水果中,易被人体吸收并迅速增高血糖;双糖如蔗糖在体内可分解为葡萄糖,多糖如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较缓慢,不致引起血糖急剧升高。妊娠后半期肝中糖原合成及分解均增强,碳水化物的完全氧化作为能源的利用也亢进,因此妊娠时碳水化物的需求不断增加,其来源主要为粮谷类的淀粉,如过多可导致孕妇肥胖,过少则热能不足,如在150g以下,就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可能;
5.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1)钙:胎儿生长发育需一定量的钙,妊娠早期每天需钙7mg,妊娠中期增至110mg,妊娠晚期则为350mg。由于我国居民饮食中含钙量普遍不足,母体平时的贮存的钙亦不多,在妊娠全过程中均需补钙,如维生素D充足则饮食中的钙量可以减少,胎儿骨骼的钙化程度取决母体饮食中的钙、磷及维生素D的含量。孕妇摄入的钙量除影响胎儿外,可影响自身健康,易发生骨质软化病,甚至骨盆畸形,产后泌乳与钙亦有一定关系。我国建议每天对孕妇供给维生素D10mg,钙在中、晚期分别为1000mg和1500mg。牛奶是食物补钙的最佳选择,虾皮、鱼松、骨头汤、蛋类、豆类、海带等含钙也较多。
(2)铁:妊娠期需铁1200mg,其中300mg用以满足胎儿需要,570mg供给母亲红细胞利用,其余准备补偿分娩时的损失。育龄妇女因有月经每月失血30~50ml,故贮铁量不足,妊娠后期易患缺铁性贫血,谷物中的铁不易被吸收,而动物肌肉中的铁较易利用,以粮食为主食的国家应特别注意铁的补充。我国建议妊娠妇女每天应供给铁28mg;如维生素C不足的孕妇,铁的供给量还应增多,防止妊娠期缺铁应在未孕时即增加铁的摄入量,在妊娠期至少有300mg的铁贮备。
(3)锌:锌是体内很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参与热能代谢,蛋白质及胰岛素的合成,与生育、免疫均有关。妊娠后锌的需要量增加,平均胎盘及胎儿每天需锌0.75~1mg,缺锌可使羊水的抗微生物活性物质缺乏,胚胎神经细胞数目减少,甚至发生神经系统畸形,与血锌值最有关的饮食因素是动物性食品。我国尚未制定孕妇锌供给量的标准,美国建议孕妇锌的供给量为每天20mg。目前因进食精加工食粮增多,而摄入粗粮减少,很多人处于缺锌的边缘。
(4)钠:妊娠期细胞外液增加,母体钠的需要量亦增加可达11.5~20.7g,血钠水平下降会产生肾素,而增加血管紧张素,与妊娠高血压症发生可能有关,目前不主张对孕妇严格限制钠的摄入和使用利尿剂。
(5)碘:合成甲状腺素需要碘,甲状腺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活化多种酶,调节人体物质代谢的能量交换。孕早期缺碘易导致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及听神经损害,出生后可有脑损害,甲状腺肿及骨骼和生长发育不良,成人每天需碘100ug以上,妊娠期的需要量增加,如每周食谱中有1次紫菜或海带,即可满足需要。
6.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A:妊娠期需要量增加,维生素A对生长发育及嗅觉的正常发育均有作用。胎儿在肝内贮存一定量的维生素A,摄入过多或过少均可引起胎儿畸形,我国暂定维生素A的供给量,妊娠中晚期均为300IU。
(2)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有关,而钙磷又是形成骨骼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对牙齿、骨胳的形成极为重要。如经常接触阳光,在一般饮食条件下,维生素D不致缺乏。摄入过多可致中毒,婴儿出现动脉硬化及精神发育迟缓,故使用鱼肝油必须遵守医嘱,WHO建议孕妇的维生素D供给量为每天400IU,或每天补充维生素D10mg;
(3)维生素E:动物实验发现维生素E可以减少自然流产和死胎。临床应用治疗习惯性流产及不育症,但疗效未能肯定,妊娠期不需要增加维生素E的供给,正常情况下一般平衡的饮食就能满足需要。维生素E的供给标准为每天15IU,食物中的来源为麦胚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绿叶蔬菜、肉类、蛋类、奶类,及鱼肝油等;
(4)维生素K:合成血液凝固所必须的凝血酶原,对防止母亲凝血障碍和新生儿期出血具有重要作用,妊娠最后数周给孕妇用维生素K可作为预防凝血机能障碍的常规治疗。
水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B1:缺乏维生素B1孕妇可致多发神经炎,新生儿哭闹、吐泻、凝视、抽搐、丙酮酸升高,甚至夭折。妊娠期维生素B1需要较平时增加30%,我国建议孕妇维生素B1供给量为每天1.8mg。
(2)维生素B2:维生素B2不足时影响蛋白质代谢及胎儿发育,妊娠期维生素B2需要量增加25%,每天需要1.8mg,孕早期缺乏可使软骨形成受阻,发生骨骼畸形,如长骨缩短、肋骨融合等。
(3)维生素C: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维生素C,因其对胎儿骨骼和牙齿形成,造血系统的健全和机体抵抗力等都有促进作用。缺乏时会发生胎膜早破和新生儿死亡率上升。WHO建议孕妇维生素C的供给量每天为60mg,我国定为100mg。
(4)维生素B6:与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有关,也是糖原代谢中的辅助因子;可协助谷氨酸代谢生成Y-氨基丁酸,抑制神经系统活动,避免过度兴奋。如口服含雌激素的避孕药可引起维生素B6缺乏。孕妇由于胎儿生长需要更多的氨基酸,加上雌激素增多,故维生素B6的需要量亦增加,早期妊娠反应时的恶心、食欲不振也与缺乏维生素B6有关。WHO建议妊娠期每天维生素B6的供给量为2.5mg,动物性食品,如蛋黄、肉类、鱼类、奶类,及谷物种子外皮及卷心菜等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
(5)叶酸:叶酸可促进胎儿的正常发育和防止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缺乏可增加早产及神经管畸形,妊娠期叶酸的需要量为成年女子的1倍。WHO建议每天供给量为800ug,应多食用动物的肝肾及含叶酸丰富的蔬菜。
(6)维生素B12:胎儿维生素B12完全由母亲供给,缺乏时可致婴儿早熟及贫血。胎儿贮存于肝脏的维生素B12约为30ug,WHO建议的供给量为每天4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