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家长有无陪读必要?
孩子刚上小学,是否陪读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现场声音]
家长有无“陪读”必要
反方:家长没必要“陪读”,孩子自立最重要
王女士的儿子John从“小一”开始,班主任就在家长会上明确提出家长的“陪读”要求,有一本专门的“作业记录本”,每天由孩子带给家长,里面是每天的作业清单,不但会布置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完成的作业,如默写单词、背课文,还要求家长每天要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签名确认。
王女士告诉笔者:“我属于少数不配合的家长,学校想培养乖宝宝,可我要的是自立的孩子,有主见有思想。我几乎不会去检查他的作业,除非他遇到问题主动提出需要帮助。”王女士一直认为孩子的成绩差不多就行了,升学的关键时候认真点就没问题。“以后走上社会,‘书呆子’可没有竞争力。”
正方:孩子作业繁重,“陪读”实属无奈
10岁的Sam在浦东新区某小学念四年级,爸爸吴先生从Sam一年级开始,就认真履行学校布置的“陪读”任务。吴先生认为,孩子的教育本来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配合,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监督与帮助更是基本责任。虽然工作很忙,但他每天都会抽出半小时左右时间,用于Sam的听读、背诵、默写,而数学老师布置的课外自主练习作业,则已全权交由吴先生自己来批阅。
曾从事教育行业多年的吴先生认为,当下的“陪读”现状依然是大环境造成的,升学压力、教学资源的竞争,乃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拉锯战,导致“减负”依然停留在口号与表面,无法落实。“其实,我们家长已经开始在承载一定的学校教育的工作,真的感觉有点无奈。但是每次我看到孩子那么多的课后作业,又会觉得,如果我不去监督与帮助,他独立去完成还真有些吃力。”
30出头的刘先生大学毕业后开始自己创业,目前处于事业发展期的他表示,平时应酬太多,很难有时间坚持“陪读”,为此,他给上二年级的女儿琪琪找了一名华师大的研究生,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6点到8点,担任琪琪的兼职陪读,两个小时的课时费用60元,为此刘先生每个月花费1200元。
[专家点评]
家、校应分工明确,“陪读”不在家长分工行列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表示,对于学生的学习,学校应该和家长明确分工,而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行为规范,比如坐姿不正确、做作业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等,家长一定要担负起教育的责任。而对于家庭作业,这完全属于学科教育的范畴,应该是老师的责任,而不属于家长。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过小,不能独立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对此,张人利表示,如果孩子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排除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的因素外就是老师的因素了,说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科学,过多或者过难。
张人利表示,现在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太过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了,学校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有超过80%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已经在幼儿园时期学习过英语,而这本应该属于小学的教学任务。
尚德实验小学校长叶翡也认为,培养孩子的自立和自学能力很重要,因此“陪读”行为没有必要。
[专家支招]
家长辅导孩子功课可从五方面着手:
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安静、和谐的环境会让孩子心静。如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书,孩子在写作业,这样一个学习的良好氛围。
其次,和孩子一起制订计划。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个作息时间表,尽管是双休日,也应该让孩子养成学习、生活有条不紊的好习惯。
第三,培养好习惯。家长应该积极培养孩子按时做作业的良好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孩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渐培养孩子独立做作业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更要多花时间进行辅导。
第四,鼓励与检查。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可以让孩子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差错,下次应该怎么去做?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吸取教训,避免今后再犯。而不应该是帮助孩子订正错误。订正错误的结果是家长取代了教师,老师没有办法发现孩子在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
第五,注意分寸。孩子做作业遇难题时,家长可以采取分步法,即先给予提示,让孩子独自思考如何做下去,然后再出些类似的题目,帮助孩子加以巩固。还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三心二意,就坐在旁边“监视”,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这样“监视”却会引起孩子的紧张情绪,反而不利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