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父母艰难纠结的选择:买学区房or移民海外

  一直以来,舆论对“80后”夫妻诟病颇多,说他们自私、没责任感、生活没计划、“月光族”,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有了孩子或刚刚怀孕的“80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特别是生活随意自由散漫的男青年忽然变得计划性极强,把自己做旅游攻略和办公室策划文案的劲头儿完全用在了制订孩子教育的线路图上。是什么促使他们产生了如此大的转变?

  孩子3个月父母不行动,将来就会无学可上?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徐先生29岁,属于“80后”,孩子还不到一岁半,可他和妻子林女士的生活却在这一年半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教、小升初、择校、学区房之类专业高深的字眼成了他们夫妻间话题的关键词。

  “现在他最感兴趣、最舍得下工夫研究的,就是孩子的上学问题。”说起丈夫徐先生,林女士颇有些无奈,从一无所知到深入了解,徐先生的生活规划随之一改再改,摇摆难定。

  刺激徐先生的事,发生在孩子3个月大的时候。

  当时,徐先生去家附近唯一的一所公立幼儿园为儿子登记报名。看着16开本上密密麻麻的十几页蝇头小字,徐先生当时就蒙了。本以为自己算行动早的,没想到别人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天就去登记排队了。

  “幼儿园录取讲究先来后到,我们肯定没戏。”徐先生说,他希望孩子能就近入学。既然离家最近的公立园上不了,就考虑附近的私立园,“将来可以买辆车,接送方便,孩子也不用太早起床”。

  徐先生比较过私立园和公立园的学费,前者一般在每个月2200元左右,后者算上赞助费在每个月1500元上下,但私立幼儿园多,选择范围大,“没那么难进”。而且,同事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徐先生,如果团报或者年交学费,还会有优惠。

  可是,徐先生实地考察的结果,却彻底打碎了他美好的愿望。

  “转了周围的4所幼儿园,”徐先生说,没有一所接受提前报名,没有一所接受团报,没有一所提出有学费优惠,“老师都说,2011年入园的孩子太多,现在都是满员,不好说到时候开不开班。”

  “如果不马上行动,孩子可能到时候无学可上。”徐先生说,他的生活重心由此完全转移,从基金收益多少到该不该买车,从新建幼儿园到高考升学率,从房价涨跌到贷款利率,关心的东西越来越多,因为这些“都是影响孩子上学的重要因素”。

  “说不了三句话,他就会扯到上学择校上来。”林女士觉得无趣,却无可奈何。

  为孩子上学背上巨额贷款,值不值?

  安瑾结婚已经两年了,丈夫张明毕业于清华大学,对北京市的基础教育情况更敏感,尽管还没计划要孩子,可张明已经开始研究学区房了。

  “他要在还完第一套房的贷款之后才考虑要孩子,因为这样我们再买学区房的时候,就可能在一些银行拿到首套房的优惠利率。”安瑾说,“他希望将来能让孩子去海淀上学,现在每天都在研究一些小学的招生简章,算计着家里的存款,按照学校要求的落户年限规划买房的时间。”

  安瑾觉得张明正在因此变得越来越抠门,“我们出去玩,他都要从家带一瓶烧好的水,因为觉得在街边的小商店里买太贵了。”

  在北京上学,谁都绕不开学区房。

  徐先生的房子购于2005年,这曾经是徐先生颇为自得的一项重大决策,他是研究生赴京同学中唯一拥有房屋所有权的人。

  如今,当初的决定亟待“纠偏”。“怎么就没想在老城区买房子呢,六七千元的单价咬咬牙也是可以承受的。”徐先生恨不得吃后悔药,“如果那一步走对,现在就不会有这么多烦恼了。”

  徐先生考虑过置换的可能性,把现在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卖掉,可以在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老城区买一套50平方米左右的上个世纪80年代的学区房。这意味着居住条件的急剧下滑,生活质量也将受此影响,“毕竟是打持久战”。

  如果把房子贷款还清,去银行办了抵押贷款,然后买学区房就可以办公积金贷款,再加上找人借的10万元,徐先生算过,他们将背上120万元的巨额贷款,“30年内每个月可能要负担6000元的月供,同样影响生活质量。”

  就为了孩子上学,这样到底值不值?徐先生自己也很矛盾。

  不能洒脱地一走了之,就只能接受现实?

  29岁的秦先生也是“80后”爸爸,他从2004年来北京,一直都是租房子住,少了买房换房的困扰。

  当爸爸之前,在外企工作的秦先生活得简单,对将来没有明确的计划,漫不经心等着房价跌,可事与愿违,现在的房价早已高不可攀,买房计划依然无限期搁置;股市狂飙,人人入市的时候,秦先生的钱还在银行存活期,股票、基金坚决不碰。

  他说,北京市纷繁复杂的择校政策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智力范围。孩子满一岁的时候,秦先生决定申请移民,“在国内没什么可留恋的,出国也许更好。”

  相比秦先生“一走了之”的洒脱,徐先生还在痛苦地权衡各方利弊,难作抉择。

  实际上,徐先生更想买一辆车,扩大活动半径,不必风吹日晒。

  但徐先生始终下不了决心把存款变成车。如果买车,徐先生就得放弃学区房,完全指望单位的共建学校或者硬关系。但是,这两条路都有不确定性,共建指标有限,不知道能不能排上队;而托关系找熟人,又太冒险,先“不说到时候是不是能找到过硬的关系,光是那份急你就受不了”。

  买车还是买房,这般艰难纠结的选择迫使徐先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上学政策的研究中去,希望能找出一条相对轻松的上学之路。

(0)

相关推荐

  • 80后父母育儿的3大误区

    曾经在人们心中还是孩子的"80后"也开始为人父母了,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对自己的幼儿教育想法和做法过度自信的群体,在育儿过程中,往往喜欢根据自身成长经历总结相反的教育方式,甚至下意识 ...

  • 80后父母教育小心"三重门" 别把孩子当大人

    恍然间,曾经在人们心中还是孩子的"80后"也开始为人父母了,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对自己的幼儿教育想法和做法过度自信的群体,在育儿过程中,往往喜欢根据自身成长经历总结相反的教育方式,甚 ...

  • "80后"父母激活早教市场 为使孩子更聪明

    不少为人父母的城市"80后"把一句话奉为"至理名言",那就是:"如果从孩子出生的第3天开始教育,就已经晚了两天."于是,他们决意" ...

  • 80后父母应避免的3大早教误区

    误区一:早教越早开始越好 只有当幼儿的生理.神经系统成熟之后,根据这个年龄段的特质来给予适度的早教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教什么时间开始并无定论,但关键需要符合儿童自身特点,注意早教的方法和内容. ...

  • "幼升小"划片有微调 买学区房需三思

    今年北京小学入学人数在17.5万人左右,比去年增加2.64万人.而这种情况将持续到2017年,北京市幼升小都将是高峰年,每年的平均入学人数保守估计将在18万以上,甚至达到20万以上.据了解,每年北京& ...

  • 中国式升学:100多万买学区房 幼升小还得找人

    升学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对家长而言,战鼓的鼓点正越来越紧.从幼升小到小升初,从初升高到高考,家长的焦虑不断重现.升学,已超越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成为一场场智力.精力.财力.物力和社会关系的大比拼,是 ...

  • 买学区房要摸清房底

    据了解,学区房的归属,受到学校招生政策的影响.例如,某小区可能在某一阶段属于一重点小学的学区房,但过了这个阶段也许就不再是学区房:此外,有时候购房者买了学区房,因为户口等限制,也不一定能上想上的学校. ...

  • 买学区房真能把娃送进名校?"以房择校"需打问号

    购买学区房是否真能把孩子送进名校,以经济实力换取入学机会是否有失公平-- "以房择校"需打问号 今年年初,教育部接连出台两个文件要求做好"就近入学"工作.在优质 ...

  • 给2015幼升小家长买学区房的几点建议

    我的观点:往年的经验切不可套用,做好最坏打算. 首先,教委已经明确提醒,"对于2015年入学的,现在买学区房已经没有意义了".这个话可以有多种解释: 最狠的理解就是哪怕你明天买房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