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解决孩子有痰咳不出
常见引起痰液增加原因包括鼻炎、鼻窦炎、咽喉炎,以及细支气管炎、肺炎等,婴幼儿的身体发展功能尚未完全,有症状时如果没有适当的治疗,痰液堆积易引起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家长应注意。
儿科门诊中常常有家长问,为什么总是觉得小宝宝喉咙有痰声,却又没咳嗽或咳不出来?吃了一堆药还是没改善;言谈中显得非常担忧,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引起痰液增加的疾病
到底痰从何处来?痰又是什么东西呢?其实严格来说,痰就是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正常人也会有;当有外来病菌或其他刺激物侵入时,分泌物就会增加,而且混杂着身体与病菌作战后的残留物,所以颜色就可能会变黄或变绿,造成呼吸道的不适及刺激。
常见引起痰液增加的原因有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炎、鼻窦炎、咽喉炎;或下呼吸道感染:如细支气管炎、肺炎。主要的症状则包括,呼吸有杂音、吃奶不顺、呼吸急促、胸廓起伏较大以及咳嗽等。
下呼吸道感染时应加强拍痰
当小宝宝感染了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时,医生多半根据疾病种类给予治疗,例如:化痰剂、祛痰剂;若是怀疑有细菌感染,例如急性扁桃腺炎,则应给予适当抗生素。如果一旦得到下呼吸道感染(如细支气管炎、肺炎),则除了药物以外,应该再加强拍痰、蒸汽治疗及水分的补充。
但是要小心的是,帮小婴儿拍痰要注意有无发增现象,因为他们的心肺功能不比大人,不要一味地拼命拍,却没有注意到小宝宝的情况。痰液若积于肺部深处,除靠化痰药、氧气罩及湿气协助痰液稀释之外,更要藉由拍痰将痰液拍出,否则会逐渐发生痰液聚积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一般明显改善至少需要3到4天。
拍痰的时间最好在喝奶前30~60分钟或喝奶后2小时,每次拍10~15分钟,每天拍4~6次,如同时有喷雾治疗,则在吸药后再拍。拍痰时宝宝最好趴在床上或是家长大腿上,呈头低脚高姿势(可垫枕头或棉被于下半身)家长的双手手指并拢,弯曲成杯状,以适当力道拍击宝宝的后背,但骨突处及腰部不可以拍。
拍痰后利用姿势引流,维持头低脚高约10~15分钟,使痰液因重力原理流至气管或口鼻。蒸汽治疗及水分的补充对细支气管炎是颇重要的,但是必须仔细征询医生的意见;必要时,可考虑住院以氧气帐及点滴来达到更好的效果。电动或手动吸鼻器在现今颇为普遍,不过它的抽吸效果有限,多半只能将鼻咽的痰液吸出,更深的痰液则无法吸出。
当心引起中耳炎、肺炎并发症
如果没有适当的治疗,痰液堆积易引起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婴幼儿的耳咽管构造及功能不像成人那么好,鼻咽处的分泌物容易经由耳咽管上行至中耳腔,引起中耳积水甚至急性中耳炎,不可不慎。另外痰液倒流至气管、细支气管也不少见,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引发肺炎:有些小宝宝因为喝奶加上咳嗽,也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小宝宝若不接受适当治疗,重则引发呼吸窘迫、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的危险。
当宝宝因细支气管炎而产生咳嗽症状时,咳嗽有助于清除呼吸道的痰液,因而不需要使用过强的镇咳药物,亦不必过度使用较强的消肿剂,以去除鼻塞的现象。这些药物均可能使得鼻部分泌物过于浓稠,而产生症状持续较久或恶化的现象。
平常居家护理注意事项
至于日常居家护理则需注意:
1.环境勿太干燥:空气干燥时,痰较不易咳出,易滋生细菌,所以让居家保持适度的温度及拍痰,反而有利痰的排出。
2.多补充水分:患细支气管炎时,会因发烧、出汗,使体内水分流失;呼吸时,亦会丧失水分,因此要为宝宝多补充水分。
3.咳嗽时立起身体:宝宝咳嗽时,抱直身体的姿势会比躺着时舒服,所以宝宝咳嗽时;可将其抱直,有痰时亦可拍痰,以促进宝宝舒适。
4.干净健康的生活空间:抽烟或空气不好的房间,常是导致宝宝罹患细支气管炎的原因之一,所以给宝宝一个干净健康的生活空间,是必须且重要的。
父母亲对于较轻微症状的幼童,则可以平常心来照顾,对于较严重的病童则须送医就诊。症状急剧恶化时,宝宝的呼吸速率会加速到一分钟60~80次,嘴唇四周若变成紫色或用鼻翼呼吸,或胸部凹下般的痛苦呼吸时,需立刻送医治疗。
减少出入公共场所、避免感染
最后再次叮咛家长们,宝宝生病时,尽量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公共场所群众出入复杂,含有较多致病菌。宝宝生病时,抵抗力降低易受其再度感染。此外痰液的排除需要较长时间,其病因也不尽相同,应该好好和医生配合,找出原因,耐心观察宝宝的状况及变化,不要一味强求速效或特效药,免得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