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心理行为正常与异常的判断

  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初期。在这一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各个方面都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为了动作、语言、认知和情绪的发展。作为评估婴幼儿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自然也应该充分反映这一特点。由于婴幼儿的语言和自我感知能力还处在形成当中,他们不能有效地描述自己的内心体验,因此,对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测量最好通过父母或者照看者来实施;其评价标准,通常也应该从统计的角度来确立。也就是说,判断一个婴儿或者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达到大多数婴幼儿相应年龄段所具有的那种心理发展水平。

  一、正常婴幼儿心理行为的发展

  (一)动作发展

  婴幼儿的动作包括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刚出生的新生儿(满月后至1岁止一般称为婴儿)应具有一些简单的动作反射。婴儿应会吮吸塞入口中的奶头,转向触及嘴角的物体,握紧放在手掌上的东西。满20天时,俯卧着的婴儿可以把头平举起来;足月时,婴儿凭借自身的力量可移动所躺的位置;4个月时,婴儿借助支撑可坐1分钟;6个月时,婴儿应能独自坐;7~8个月时,婴儿能用手和膝爬行;9~10个月时,借助支撑可站起来;11个月时应能独自站立;12个月时应能由别人拉着走;13个月时应能独立行走;18个月时应能独自爬楼梯。到2岁时,幼儿应能从地板上拾起一个物体而不跌倒,并能奔跑和向后走。

  (二)语言发展

  新生儿最初的语言是哭声。一个新生儿应能通过哭声,向成人表达其饥饿、排泄、疼痛或身体不舒服。大约从第4个月起,婴儿应开始咿呀学语,把声母和韵母联结成一串音节,并且不管其父母操的是什么语言,他们说出的似乎都可能是一种“世界通用语”,即“mama、baba、dada、gaga”等。到接近第12个月时,婴儿一般可理解性地使用“妈妈”—一个含义丰富的词,同时这个词也代表了一个句子的含义。到18个月左右,婴儿应能说出双词句,如“妈妈水”、“吃果果”等。从第18个月到24个月,婴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应有迅速的发展。他们将开始使用由3个词或3个以上词组成的短语或句子。这时,他们的词汇量应从约20个迅速扩大到300个以上。在2到3岁期间,幼儿应具有使用各种基本类型句子的能力。在3到6岁,幼儿语言的发展将进入关键期。在这段时期,幼儿通过游戏、学习、日常生活等活动,迅速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他的语音迅速变得准确,而且,在没有任何人专门教授的情况下奇迹般地掌握母语的语法,并操一口地道的母语。

  (三)认知能力的发展

  新生儿的学习只局限在一些条件反射上,如巴宾斯基反射,即当婴儿的脚底受到轻轻拍击时,大脚趾伸展,其他脚趾呈扇形展开。到了4个月左右,婴儿应表现出越来越“聪明”的行为。他应该会对一切人,甚至对物体发出微笑;能把来自不同感官的信息结合起来,如把愉快的脸和愉快的声音联系起来,把愤怒的脸同愤怒的声音联系起来。在出生后7~12个月之间,婴儿应能认识他们以前看见过的刺激,即记忆的形成,从而能意识到在物体和人的世界之外,存在一种独立分离的现象,如物体和人会消失不见,又会重新出现。

  到2岁的时候,幼儿应能以心理意象的形式来描绘出自己的体验。例如,当通向某一目标的道路受阻或改变了,幼儿就会去寻找新的路线。这是一种心理符号的控制和理解活动,它使得幼儿能以可预见的、一致的、可调节的,甚至是反射的方法来作出行动,用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来解释,就是前概念思维。前概念思维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大约在2~4岁之间),通过同化与顺应的作用,幼儿直觉思维便会接着发展起来。这时,幼儿的年龄大体在4~6岁之间。

  (四)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

  通过学习社会生存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发展自己的社会性,以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人的这种社会化过程既是儿童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系统的途径以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社会化是贯通人的一生的连续过程。

  人在婴幼儿期,需要获得吸引父母注意力的社会生活方式;对同辈和成年人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这种个人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体验,包括积极的情绪情感和消极的情绪情感,如喜、怒、哀、乐等;带领、跟随同辈人,与他们合作和竞争;对成就有自豪感;从事角色扮演等活动。为此,他们应具备必需的先天生理素质,以便能在出生后的1个月内就能对说话声有反应,对人脸特别注意。到2个月左右,婴儿应开始对人发出社会性微笑,即当照料者亲近他或满足某种需求时而发出的微笑(这跟与生俱来的嘴部笑容行为是不同的)。到第4个月时应能产生认生感,即对陌生人产生恐惧。半年后,婴儿应能明显地显示出依恋环境中特定人物的迹象,其首要的依恋目标通常是照料他的母亲。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到满1岁时将达到第一个高峰,这个时候母亲的出现会给婴儿带来很大的安全感。与此同时,父亲如果亲近婴儿,关注婴儿发出的信号并给予照料,婴儿对父亲的依恋感也应能牢固地建立起来。到2岁时,有违拗、违抗照看者要求和指挥别人的现象发生,其情绪表达形式应表现出多样化,并且能够学会关心和爱护其他儿童,开展社会性游戏活动,具有移情能力。在3~6岁期间,幼儿应开始形成道德情感和标准,并建立同伴关系。

(0)

相关推荐

  • 孩子不听话找心理原因

    导读:孩子大了,却变得不如小时候听话了.孩子不听话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心理原因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值得大家注意. 路路越来越"不听话" 大家都夸两岁的路路聪明可爱,可妈妈最近在抱怨: ...

  •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初期.在这一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各个方面都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其主要任务为动作.语言.认知和情绪的发展.作为评估婴幼儿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自然也应该充分反映这一特点.由于 ...

  • 婴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导读:对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测量最好通过父母或者照看者来实施:其测量标准,通常也应该从统计的角度来确立.也就是说,判断一个婴儿或者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达到大多数婴幼儿相应年龄段所具有的那种心理发 ...

  • 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心理问题

    绘画是深受孩子喜欢的活动,也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绘画活动,可以开发幼儿的心智.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能够展现出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反映了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佛洛伊德精神学派的理论认为 ...

  • 心理养护不容忽视

    导读:家长不要认为"吃奶的孩子不懂事",忽略婴幼儿的心理养护."望子成龙"的巨大工程,在"龙"出世的那一刻,就该破土动工了. 许多家长都认为 ...

  • 让孩子有个健康的心理

    导读:重视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是决定中国早期教育成败的核心因素之一.幼儿期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素质.预防精神疾病的最佳时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将 ...

  • 宝宝的心理养护不容忽视

    许多家长都认为未满周岁的婴幼儿什么都不懂,给他吃饱睡好就足够了.其实,婴幼儿在长身体的同时,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同样也在飞速成长.周岁前是孩子成长的辉煌期,同时也是脆弱期,如果心理养护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将 ...

  •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路路越来越"不听话" 大家都夸两岁的路路聪明可爱,可妈妈最近在抱怨:路路真是越大越不听话了,早上我急着去就上班.他就急着跟我捣乱,我这边帮他穿上鞋了,他那边趁你不注意就脱下亲--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