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与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许多相关研究也表明:只有能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被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环境,才能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环境就像一位默默无闻地老师,静静地发挥着他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未来的世界将是科技现代化的世界,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天生具有好奇心,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注视、跟踪、观察、操作、提问等。因此,环境是幼儿学科学、进行科技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使环境融入幼儿的科技活动中,成为幼儿的老师,发挥其最佳作用呢?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物质环境,在幼儿生活中渗透科学。
幼儿园的科技教育除了可利用客观的环境,使幼儿在接触广阔的大自然、大社会中接受教育外,还应尽可能地创造幼儿园的微观环境。如:园地、自然角、科学发现室等,并充分发挥它们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在我们幼儿园种植了各种树木、花卉(如:竹子、紫薇、桂花、梧桐等,常绿树、落叶树、乔木、灌木、藤本……)有不同生长期和不同体形、色彩的花叶果、还有大片的绿荫草坪。真正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在户外活动时,孩子常常被这些花草树木所吸引。一次饭后散步中,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的林荫道上,孩子们一个个嗅着鼻子。“哇!好香啊!老师,是什么东西这么香?”孩子们惊奇地问我。华梦烯说:“老师,我知道,这是桂花的香味。”“恩!是桂花的香味。”我肯定了她的回答:“那我们来找找桂花在哪儿,好吗?”孩子们愉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很快,他们顺着香味找到了桂花树,欣喜地指着树上的汉字牌告诉我:“老师,你看!桂花树,是它发出的香味!”在这次不经意的散步中,孩子们通过幼儿园丰富的环境,体验了自然科学带给他们的快乐,同时,他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奇妙,也培养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植物的热情。
二、结合自然环境,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自然环境提供了天然、有趣、丰富、生动、开放的场所。大自然以其无比宽广和慈爱的胸怀,在每一个季节都向孩子们献出妙趣横生的礼物,引导孩子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奇妙。不仅能发展孩子对环境和天气的适应能力,而且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带着孩子们出去玩耍,孩子们发现小草的叶子变成蓝色的。后来,我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树叶子会变成蓝色的?”由于是孩子们自己的发现,所以,他们的探索欲望被大大激发出来。后来我又带领幼儿做了“会喝水的纸”、“向上流的水”等一系列的小实验,让孩子们自己探索发现和集体讨论。通过孩子们的不断探索,他们知道什么是毛细现象。
三、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科技操作材料。
幼儿从出生起,就在不断地探索着整个世界:听到声音会到处寻找,看到水洼会想去踩一踩,手里拿着东西会放到嘴里。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探索行为中,他们逐渐获得了有关世界的经验,逐步理解了周围的世界。正如科学家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索的本能,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也是使他们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
幼儿的思维与成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主要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表象,从而形成他们的认识结构。所以,幼儿需要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来认识事物,学习科学。而丰富的物质材料能刺激幼儿的探索行为,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适合其发展水平,满足其内在需要和兴趣的物质环境,诱发幼儿自主活动,自发探索。以使幼儿自由选择,独立操作,自动练习和自我发展。
在科技活动《种子变变变》活动时,我在活动区提供了干湿各一的黄豆、花生、稻谷以及各种操作工具:石磨、石臼、积木等,让幼儿探索:如何把黄豆磨成豆浆,是用干的黄豆,还是用浸泡过的黄豆;如何把花生变成花生奶;如何把稻谷分开;选择那种工具是最好等等。孩子们在活动区玩得津津有味,并主动探索到了问题的最佳答案。在孩子们动手操作、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最容易得到满足,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会得到极大的发挥。
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们面对真实,向真实发问,与真实接触。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探索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应尽量的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适宜幼儿操作的材料,以满足幼儿不断提高的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