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扼杀了中国孩子的想象力?
导读: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是无法想象的,永远都在步人后尘,永远都在模仿别人。爱因斯坦曾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言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日前,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曾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中国孩子的想象力状况令科学界陷入忧虑,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了孩子的想象空间。
新闻背景:
仅4.7%中小学生认为自己有想象力
据《长江日报》报道,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此外,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比排第二的印度多出1倍。但美国评论说,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象力却大大缺乏。刘道玉拿世界上两个最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和以色列做了比较。以色列家长教育奉行“狮子育儿法”:让小狮子离开母亲,自己学会生存;中国的家庭教育则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娇宠,要么棒喝。结果是,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近10位,而中国却一个人也没有。“中国孩子的创造力被传统教育扼杀了。”
教育原因:
“规定”太多扼杀想象力
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黄玉华认为,如今青少年想象力、创造力水平较低的现象,家庭教育要负上一定责任。“我们很多孩子,一出生人生之路便被安排好了,也不管它是否符合孩子天性及兴趣,其实应该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自己。”
如今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寄托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孩子们在父母和4个老人的注视下长大,在全方位照顾的同时,也教育孩子要遵从各种各样的“规定”,没有思想的天马行空,何来创造力?此外,黄玉华介绍,如今城市高楼大厦压缩孩子的活动空间,邻里、同伴沟通减少,这种因素也无形中削弱了孩子的创造力,因为交流和互动能为创造力提供较好的环境。
对此,黄玉华认为,要保持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家长对孩子的成绩要放松心态,多让他们与大自然接触,毕竟,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更重要的。此外,父亲要多介入对孩子的教育中。
专家支招:
家长要“蹲下来”倾听孩子
中国社工协会婚姻家庭部顾问、壹情商首席培训师邱少波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想象力和创造力密不可分,它们与智力有关,但更与后天情商有很大关系。国内青少年的智力并不比国外的差,主要是后天的情商上有较大差别。
一个是自我激励的能力。创造一种东西,事实上是利用想象力达到某种目标的过程,当想象力遇到困难时,会产生挫败感,而克服挫败,走出困境,国内青少年在这方面的能力稍弱。
另一个便是我国青少年好奇心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压抑。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小孩在洗澡间玩花洒,弄得地都湿了,国内的家长多数会骂小孩,而国外的家长可能会选择跟他一起玩。“和孩子一起开心地玩,事实上是认同和鼓励了孩子的好奇心。”他认为,不只好奇心,中国青少年的情感表达在现行教育之下也受到压抑,内在的情绪不能发泄,负性情绪受到抑制,也会使得想象力和创造力下降。“只有当情感处于‘兴奋’,即愉悦、快乐时,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是最丰富的时候。”他说。因此,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当孩子有情绪感受时,要以蹲下来的姿态,帮助和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这对小孩心理的健康成长也很重要。
社会对策:
发展职业教育来刺激创造力
“这个排名,实际上算是客气了。”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曾锦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道。他介绍,这个报道指出了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弊端。我国的青少年从幼儿园开始,就按照由老师、书本以及课堂所规定的一个模式接受教育,在长达10多年的学习生涯中,所有孩子形成相同的牢固思维定式。中国曾有一个机构做过调查,自恢复高考以来的二三十年间所出现的高考状元,在其所从事的领域成为领军人物的不足5%。此外,这个排名也反映我国当今教育碰到的难题。“我国现行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需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与如今社会发展相比,教育制度改革滞后了。”在如今一切向分数看齐的体制下,科学评价一名学生的标准并没有建立。